晚上,回来女生宿舍,小小抱着一个大袋子,我们一起上楼。
【我想:这个是海瑾姐交给小小的,一定是给小小交接清楚了,我就没有再过问什么。】
到楼上后,小小叫我和浵桐来到房间里,小小打开袋子,说里面是丁丁给大家分享的衣服让我们打开选一选,但是不确定是什么时候选,小小说“那你给海瑾阿姨打个电话了解一下,看看是现在直接选,还是等会儿到海瑾阿姨上来之后再选。”结果电话没有接通,然后我们就各自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我想:如果是在楼下我看到这个袋子的时候,我直接向海瑾姐了解一下,“这个是什么呀?”或者说“需要我做些什么”,这样的话当时就直接清楚了,上楼之后直接去做就可以了。】
过了会儿,妮妮和海瑾姐就回来了,她们回来时,我和浵桐正在晾衣房收衣服。
当我进到房间,刚走到门口时,就看到妮妮和丁丁的对话,妮妮说“这个袋子是脏的,不能放在床上。”丁丁正在翻看袋子里的物品,并没有立刻进行调整,妮妮又说了一遍,“这个袋子是脏的,这种袋子是经常在室外的地上放,还不是在室内的地上,不能直接放在床上。”说着伸手去把袋子直接拿下来放在了地板上,看到妮妮这样做,丁丁有些生气了,收回正在翻动物品的手说“我不看了。”转身从房间里出去了。
【我想:这个袋子的确是不能直接放在床上的。刚刚我们上楼的时候,小小就直接把袋子放在了床上,等我看见的时候小小已经放在床上了。我们当时了解完之后我告诉小小说这个袋子不能直接放在床上,小小说海瑾阿姨说这个不能直接放在地上,然后我顺手放在了旁边的小椅子上。记得当时我还在心里想,那是刚才在楼下地上可能会有水今天下雨了,所以不能放在地上,这是海瑾阿姨那么说的原因,但是我并没有把这个原因告诉小小。
我想:如果我当时把袋子不能放在床上的原因跟小小说的很清楚的话,那小小看到丁丁这么做的时候,也有可能会去提醒一下,这样子的话,这个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特别好的是,当时海瑾姐也在场,也目睹了整个过程,并且还跟妮妮分享了另一个视角的做法。
首先这个是君霞阿姨睡觉的床铺,不是你的,这个是丁丁和君霞阿姨之间的事情,能不能放在床上,那是君霞阿姨的事情。有一种可能是君霞阿姨不同意,那君霞阿姨直接告诉丁丁;有一种可能是君霞阿姨同意,那直接这样子就好;还有一种可能是君霞阿姨不同意,但是不知道怎么说;都是有可能的,总之这是她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情。
现在你站出来了,这当然是很好的一种想法,这个袋子的确是不能放在床上的,但是你这么做就是在替君霞阿姨担责,因为这本身就不是你的事情,这也是让丁丁不舒服的原因。
如果这个袋子放在了你的床上,你可以说,欸这个怎么在我床上呀?
当看到妮妮这么做的时候,君霞阿姨也什么都没有做。当然,站在君霞阿姨的角度,如果君霞阿姨说同意把袋子放在床上,那就很容易跟妮妮形成对立面;如果不同意把袋子放在床上,又很容易跟丁丁形成对立面,这样也都不好。
听完海瑾姐这么说,我有很多的感触,原来这件事还有这样的视角,是我没有看到的。
当然我也看到了妮妮成长的特别特别好,遇到这样的事情,妮妮没有一点的情绪,并且非常非常的接受,事后还单独找到丁丁去道歉和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一份多么大的勇气和担当。
让我也看到了妮妮是一个特别有担当和责任心的孩子,看到不对的地方立刻去调整。这些都非常的值得我去学习,在我身上就没有这份力量,可能我还看不见这是一个需要调整的地方,即使看见了我也会觉得这跟我又没关系,又不是我的,人家还不说啥类,我咋真事多呢。
这个故事也让我再次对自己有了新的了解,在听到海瑾姐那么说的时候,我第一念闪出来的是抱怨,“我刚刚过来,她们就已经开始说了,让我咋说……”我想试图辩解,依我的性格,张了张口我也没有说出来。
很快,这个念便没有了,因为来了一个新的念,“你刚过来吧,这就不说了。那为啥人家就会把袋子放在你的床上呢?因为你太随意了呀,昨天你不是还让人家在你的床上玩的嘛,那人家今天把袋子放在你的床上,也很正常呀,因为人家知道你就是那么随意。试想如果我是处于凡事都是很认真的态度的话,那么她在放之前也一定会认真的掂量掂量吧。”然后我对自己说“这不就是你的问题嘛,你在事前就是人家放袋子的时候你没有提醒,那事前的事前呢,还不是因为你跟人家留了个这样的印象,才让人家用这样的态度对待你的嘛。”
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特别开心,我看见我自己的盲点,原来事前的事前也是这个事情发生的起因呀。如果说放袋子的时候我没在现场,那么在放袋子之前呢,我给大家留的是一个认真做事的印象,那别人就不会对你这么随意,那么这个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
还有一个点的看见,就是看见自己的“小”,看见妮妮的“大”,这个小和大是指的心量,妮妮心里装着我,而我心里没有她。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妮妮看到袋子放在我的床上,就想着不能把我的床弄脏了,赶快去想办法调整,结果冒着和丁丁不愉快的风险,调整了到位,就是袋子离开了我的床。而我在看到妮妮因为要去保护我的床的干净而和丁丁有误会和矛盾的时候,却什么都没有做,并没有去尽我的所能去保护这个为我而去冒险的孩子。在这个点上,我和妮妮是无法对比的,她的心量的“大”已经远远超越于我的“小”。
当然一定也还有其它我没有看到的视角,一定也还有其它的盲区。这个故事的发生让我看见自己,以及不同视角看待问题的方法,以及妮妮对待事情的态度,非常的值得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