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我是个高敏感族人
接近凌晨12点,KTV房间内依然热闹非凡,同事们毫不吝啬的表达着自己对歌唱以及聚会的喜爱,我端着水杯呆呆的看着这一幕。身体已经感到无限疲惫了,内心极度想逃离喧闹的氛围,却不敢开口说出想先走的愿望。
不说你也能猜到,不止今天,其余的每一天,我在周围人眼中都是:喜欢独处、不爱和大家打闹,有聚会也是静静坐在一旁,不仔细找不会看到。而自己常常为一些事情感到焦虑:今天不会有临时事件的发生吧? 小壹发朋友圈了说的是我吧?领导在叹气,是我什么没做好吗?
嗯,没错,我就是高敏感族人。
伊尔斯.桑德在《高敏感是种天赋》中写到:高敏感型人士常常反思自身,需要大量时间来独处,做决定时会倾听内心感受或直觉,对大多数活动他们习惯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还有,不喜欢和人发生冲突。据说,之所以会有这些特征,是因为高敏感族人的两大爱好:
1.追求完美,高标准要求自己
高敏感族人总是给自己设立很多条条框框,有些是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有些是自己内心为自己设立的标准。书中列出的情况,如:
*不能让人发现我的缺点(我只能是好的)
*不能做一个自私的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期望是不礼貌的)
*我不可以犯错(我是完美的)
默默地反思自己的情况后,自然是毫无悬念的全中。很长时间以来,以上这些,都是我不能触碰的底线,我把他们当做誓死要守卫的信念。
2.讨好他人、委屈自己
曾经有段时间,因为工作的原因,整个人随时处在疲惫状态,急需要休息放空下自己,于是请了年假,想去僻静的地方修养一下。可是当时约好一起出去的朋友,都想要去热闹的地方。虽然不愿意,但为了不让朋友失望,还是强忍自己的期望,和大家一起去了,回来后绝望的发现:自己非但没有得到修整和充电,充实的假期,使我甚至比出去前更加疲惫了。
其实也不难理解,对自己设立的高标准,就像是一个个贴在身上的标签,会让我们为了这些虚假的信念变得很执着。因为朋友想去热闹的地方,我必须要有礼貌,不能为了自己一个人,提出其他想法,“不能自私”的标签一树立,我的所有行动都只能是照顾她们的想法,不能有自己的期望。
或许,我还有救吧,我常常这么想。
跳脱这种状态的方法,最早是从一部电视剧受到的启发:《凪的新生活》。女主是个老好人,明明自己也有很多工作,但是当同事把自己的工作甩给她时,依然微笑的接着;希望自己总是以完美的形象示人,所以每天都早起把自己的自然卷整理成直发,哪怕一起生活的男友也没见过真实的样子......这些,都在一次悲痛经历后彻底改变,她辞职、分手,独自过了一段无拘束的生活,也在过程中,满满放下对自己的高标准和对别人的讨好。
女主让人印象深刻的两个场景:
1.不再烫直发,接受自己的自然卷。再次回家的 凪,没有烫直发,而是以真实的头发生活着,让妈妈震惊。自己真实的模样,可能不是别人眼中标准的美,但却是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质。降低对自己的完美要求,撕下“标签”,独特的自己就出现了,这时候吸引来的,是懂得欣赏真实美的人。
2.发现店员结账错误时,主动询问。结果是,店员因为自己的疏忽,重新结算另外赠送了小菜做补偿。 看,当自己有疑惑和需求时,说出来,就这么简单,不用纠结别人是不是会不高兴,会不会太麻烦店员这些琐事,事情会解决,说不定还有意外的收获呢。
其实,女主的蜕变经历,也是伊尔斯.桑德所建议高敏感族人的两个实用方法:第一,降低对自己的高标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第二,学会说“不”,勇敢表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还是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坐在角落,不爱打闹,但是我会学着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撕下过多的“标签”,在自己想要离开的时候,主动说出来。
没错,我还是高敏感族人,但我知道怎么和自己的特质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