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很多人把“无恒”理解为“没有恒心”,然后围着这个绕圈子。如朱熹的《论语集注》云:“(巫医)虽贱役,而犹不可以无常。”意思是说,巫医虽然是个低贱的工作,但必须要有恒心才能做成。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指出巫医皆抱道怀德,学彻天人,故必以有恒之人为之解者,或以巫医为贱役,非也。”他们在巫医职业的贵贱上争论了起来,显然是离题了,而且他们始终没有绕开“恒心”二字。北大的李零教授说:占卜和科学不同,科学讲究重复率,占卜不讲这套,这种手段不行,就换另一种,必须持之以恒。还有康有为等先贤都在大书特书,人如何要有恒心,不然成不了巫医等等。那么,这么理解正确么?我认为不对!
一, 孔子如果想表达人要有恒心的话,没必要引用“南方人”说的这句俗语,因为,说明恒心重要性的俗语太多太普遍了,民间俗语可以信手捻来。
二,人如果没有恒心,什么事都做不成,不能特指巫医。
三, 联系前后文,“无恒”和“不恒其德”是首尾呼应的,所以,“无恒”就是“没有恒德”之意。没有“恒德”之人是成不了医生的,医生一定要始终保持“医德”,不然会遭人唾弃,这样理解,前后文就通顺了。
巫医:即医生,春秋之前,巫医结合,巫师就是医师,春秋末期开始,巫医分离。
善夫:说得好啊!
或:转折连词,理解为“却”。
承: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后延伸为:担当,蒙受,顺从,迎合等意。本文中的“承”就是捧着敬奉之意。
羞:会意兼形声。据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进献。小篆从羊,从丑,丑亦声。“丑”是手的讹变。本义:进献美食,如《礼・月令》:群鸟养羞。后“羞”字被假借为害羞,羞愧,难为情,羞耻等意,用“馐”来代替美味,美食。如:珍馐。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此句来自《易-恒卦》,意思是:“人如果没有恒守其德行,却用美食进奉神灵进行占卜。”承羞不能理解为蒙羞,承指承上,蒙指蒙受。历代先贤们很多人都把“承”字理解为“蒙受”,其实错了。可能是被“羞”字误导,他们没有在源头上去分析理解“羞”字的本义。孔子时代的“羞”还没有“羞耻”之意,想要表达“羞耻”,一定是用“耻”,不用“羞”。
占:这里读第一声,从卜从口,以口问卜,占卜的意思。古人用龟甲或者牛骨用火烧,然后观察其裂纹的走向来预测凶吉。不占而已矣:占卜也没用,自求多福吧!
全文理解为:孔子说:“南方人有句俗语:‘人不恒守其德,成不了巫医。’说得好啊!”“《易经》也说:有些人不恒守其德,却用美食敬奉神灵占卜算卦”。孔子说:“这些人占卜也没用,自求多福吧。”
清末大儒曾国藩曾说:“人但有恒,无事不成。”一个人想要成就事业,必须要有恒心,但是,仅仅有恒心依然不够,还要有“恒德”!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不能坚守德行,虎头蛇尾,最后想通过祈求神灵来拯救自己,烧香拜佛,一掷千金,都无济于事。
无恒德,不为医
明代诗人李时勉有一首诗写道:“花近药栏春雨界,阴浮苔径午风轻,岩前虎卧云常满,树底人来鸟不惊。”该诗描述的是杏林仙境的独特风光,人和自然和谐共处,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美好情景。
诗中独特风光的创始人是一名医生,他叫董奉(三国时期三大名医之一,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乐善好施,他为人治病分文不取,只要求患者病愈后在后山种几棵杏树就行,四面八方的人闻讯而至,几年之后,后山杏树成林,杏子年年丰收,董奉在杏林盖了一间茅舍,并规定,想吃杏子,只要带上稻谷放在茅舍前来交换,不必惊动董奉,自己采摘杏子带走,如有人贪心,老虎会从林中出来干预。
董奉把收来的稻谷悉数送给穷苦百姓,乡民们感激董奉的人品和医德,便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董奉家门口,从此,“杏林春暖”一词被传开,一直沿用至今。“杏林”也成为医生的尊称。
孔子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这句话可以提炼为:“无恒德,不为医。”也有人说:“医无德者,不堪为医。”总之,医德是医生最起码的“装备”。
王孟英的后半辈子赶上太平天国,他漂泊在外,穷到吃不起饭,“麸核充饥”。居然也没耽误他悬壶济世。
白天忙着看病,也就罢了,晚上"闭户忍饥",十分难熬,"悠悠长夜,枵腹无聊",王孟英曾写一本《随息居饮食谱》,他说自己常常"画饼思梅,纂成此稿"。有人可能要纳闷,既然他医术高超,救人无数,怎么自个还穷到这个份上呢?因为他医德高尚,那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非常贫穷,穷人来看病,常常是不收费,甚至还贴钱,朋友们说这不是个半傻子吗,王孟英一听,干脆给自己起了个号,叫半痴山人。
王孟英有位朋友,叫杨照藜。他曾经给王孟英的著作《温热经纬》一书做过序。他在序言中说道:
“居数月,复以公事牵率,买舟南下,因得谒孟英于武林,握手言欢,历叙契阔……余以行迫,未得深谈,惘惘而别。已而孟英来答拜,舆夫负巨簏置舟中,则孟英所赠书也。舟行正苦岑寂,得此奇编,如亲良友……满纸灵光,与严陵山色竞秀争奇。”
他说我路过王孟英他们家,就找他玩,这个人真是勤奋好学。可惜我杂事忒多不能久留。我走的时候,他送我一大箱子,我还以为是当地土特产呢,结果打开一看,满满一箱子书啊。旅途漫漫,多亏了这些书啊,漫途江景都在书中智慧的光芒下黯然失色。
王孟英心胸宽广,西医进入中国后,他不抵触,还提出中医结合,一代名医最后竟然死于霍乱感染,他的一生让人由衷地敬佩!
当然,古代也有没有医德的医生,洪迈的《夷坚志》里记载:一个叫陆阳的医生,他给人治病时,常常向病人额外索取酒肉钱财,病人要是不给,他乘着酒兴,给病人加大药量,在病人疼痛难忍时,乘着小船溜走了。病人却“颤悸坠地而死。”还有个医生叫徐楼台,喜欢收红包,如果不给,就不顾病人死活,恶搞病人。
常州知府李余庆非常痛恨无德医生,曾用乱棍打死一名无德医生。
古代还有不少骗财骗色的庸医,他们不学无术,欺骗钱财女色,为人所不齿。明代医学家戴元礼听说一个医生医术高超,想去拜访,却发现他很多药方中都需要加“锡”,戴元礼很纳闷,反复思索后发现,原来那个庸医竟然照抄古代的药方,把“钖”字抄成了“锡”字,“锡”是重金属,有毒。这医生不知道误了多少人。
清代有个医生看到街上有人用《易经》算卦,他感慨自己不该学医,应该学算卦,朋友不解,他说,算卦学的是《易经》,一定很容易学,我学的却是《难经》,实在是太难了。不知道这位医生是在开玩笑还是他真的不知道什么是《易经》,不过,学医难,做医生难却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