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山雨
小说的前半部分是碎片式的,说了很多个人物的日常生活片段,让人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直到卖《圣经》的小伙波因特出现小说才开始拼接起来。前面那些人的生活碎片是显示了乔伊人物周围的个性和生活习惯,看似和乔伊的遭遇关系不太,实际上息息相关。
整个小说就是乔伊(赫尔加)从无人理解的绝望到燃起一点希望,再到彻底陷入绝望。小说的结尾没有说她结局怎样,但是,除了自杀恐怕不会有第二种可能了。
渴望:
乔伊孤僻、痴迷哲学、悲观但又渴望理解和爱。费里曼太太两个女儿的感情生活也让乔伊对男女之间的感情产生了向往。但是乔伊又极度不信任人。
阻碍:
身体残疾、心脏不好、母亲以及周围的人不能理解乔伊,她也看不上其他人浅俗的言论以及眼界。这让乔伊所渴望的那种纯粹的理解和爱几乎没有可能出现。
行动:
当波因特表达对乔伊的爱慕并且邀请她一起外出时,乔伊避开母亲去赴约了,并准备“引诱”波因特。
结局:
波因特是个骗子,他用这种方法拿走了乔伊的假肢。
情感:
霍普韦尔太太对女儿乔伊一直当小孩子爱护,但又对乔伊不合时宜的冷漠感到担心,想走近女儿的内心,却走不进。
乔伊对正常感情的渴望与不信任。
波因特利用霍普韦尔太太对“乡下好人”的好感与信任,把自己包装成“乡下好人”,骗得霍普韦尔太太的信任,用凄惨的身世赢得霍普韦尔太太的同情,更是看准了乔伊渴望纯粹感情与理解,不通人情世故这一点,行骗。
费里曼太太爱管闲事,爱谈论各种小道消息,和家长里短。文中虽没有明说,但可以想见,是她的闲谈无意间泄露了霍普韦尔太太和女儿的生活细节,才使得波因特的行骗计划很缜密,进行得很顺利。
小说的结尾,乔伊在谷仓里孤立无援,费里曼太太和霍普韦尔太太还在赞叹波因特是个“乡下好人”,对比强烈,讽刺效果也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