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发展历程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直接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运用”方面。这个学习任务群突出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是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内容由碎片化呈现转向任务群整合。
提升学生“语言运用”方面的素养是组织开展“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活动的关键之所在。关于“语言运用”,《新课标》做了清晰界定:“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基础性内容由侧重数量要求转向稳量提质实现综合效应。
二、“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目标定位。
与语言运用的逻辑关联。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核心意涵是“语言运用”,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运用”这个维度,包含对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和语感形成、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育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内涵理解和深厚感情等多方面要求。
从“语言运用”与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关联性来看,第2、4、8条与“语言运用”形成了紧密的对应关系,大致可以划分出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素养目标、对语言文字及文化的情感目标这两大类目标。
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素养目标与语言文字及文化的情感目标,这两者是相互关联的,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也是受到语言文字美的熏陶、培育自身“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感、感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的过程,是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过程。
目标的设计维度与要义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定位表述为:“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将这一目标表述与有关“语言运用”的课程总目标条目相对照,就会明白课程标准是从语言文字知识与语言经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文化的情感等维度来设计学习任务群目标的。
学段目标的衔接与递进。
“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学习任务群在学段目标的设定上,注重连续性和差异性、递进性和衔接性的统一。
例:以汉字学习和独立识字能力培养的目标表述来审视“语言运用”目标设计的衔接与递进状况。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提出:“先认先写基本字,学习部首检字法,尝试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初步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时认识的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发展独立识字能力。”旨在引导低年级学生从认写笔画简单的基本字起步,对所认的字学着进行分类整理,尝试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开始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第二学段提出:“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独立识字与写字,初步梳理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旨在引导学生从汉字形、音、义的关联入手,发展独立识字能力。第三学段提出:“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按照汉字字型结构等规律梳理学过的汉字。”旨在引导学生对汉字构字组词等结构规律有更多的了解,使其独立识字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标》关于学生汉字学习和独立识字能力培养方面的目标设计,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对汉字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对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要求也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