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围城》的美

闲暇时,于书店,无意中翻到钱老的经典之作《围城》,从第一章开始读,便情不自禁地被钱老精湛的语言功底所吸引了。

说来也不怕大家笑话,我去年以前还不曾读过这部作品,在初高中语文课上,只知道这是一部反讽知识分子的小说作品,略有印象,但那时的我,对任何长篇小说作品都提不起兴趣,读它的兴趣遂此作罢。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我愈发对其故事情节及钱老精到恰好的语言表现手法着迷,每每暗自揣摩人物的行为方式与性格作风,饶有兴致。

“好比、好像、仿佛···”是钱老在书中引用最多的比喻手法,比如

“问有多少男人会管理家务的?管家要仰仗女人,而自己吹牛说大丈夫要治国平天下,区区家务不屑理会,只好比造房子要先向半空里盖个屋顶。”

“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父母的同情施错了地方,仿佛身上受伤有创口,而同情者偏向皮肉完好处去敷药包布。”

······

读来使人忍俊不禁、趣味盎然。

《围城》语言的美塑造了整篇小说的风格,也为不同人物添上了浓墨重彩的风格因子。我读到中间部分,愈对主人翁方鸿渐的性格不置可否,像李梅亭是赤裸裸的厌弃,赵辛楣是难有的爽快大气度,而方鸿渐的人物性格乍看是理想主义,但是性格中的弱点在后续故事发展中,软弱、摇摆不定、缺乏行动力更凸显出来,和赵辛楣形成反差。方的漂亮话很多,读来别具嘲弄与反讽,但在世故面前,方好比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在小说环境下的社会中,这一类被动的理想主义者很难实现心中的抱负,或者说他的才干本就一无所用。就像在去往三闾大学的路途中,赵辛楣对他的评价一样“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我想,钱老的刻画算是到位了。也许,方会幡然醒悟,这也是钱老在小说结尾留给读者的想象。

或许正是因为钱老的这一篇《围城》,才让后续的家庭伦理剧都带上了“婚姻是做围城”的帽子。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但《围城》最值得赏析的还是钱老精到的语言艺术,诙谐幽默却又贴切万分,兼顾艺术性与世俗性。一篇作品的可读性是考验笔者文字功底的第一道大关,而后便是由此延展出的美学,从环境的描写到人物的渲染,《围城》反讽的美,贯穿其中。人物的说话派式,惟妙惟肖;穿插其中的心理描写也恰到好处,不失为一篇值得反复研读的佳作。

钱老的风格可从《围城》一书中窥见一斑,后面我又阅读了钱老的《人·兽·鬼》,确实是批判手法运用的炉火纯青,几篇短篇小说的叙事方式虽散漫,但细读却别具意味,深觉文字的精粹与妙用。感谢钱老,以深厚的文学素养与知识底蕴,留给世人一幢精美别致的语言艺术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是糖豆小美,一个能坚持运动却不能戒掉零食的打卡宝妈。 今天偷个懒,分享下《围城》里打动我的那些美句。钱老的文笔确...
    茹金生长阅读 503评论 0 0
  •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最经典的作品,也是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不是攻城拔寨的战争小说,而是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
    四夕清荷阅读 360评论 1 1
  • 《围城》是沦陷区代表作家钱钟书先生所著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发表后曾在中国文坛红极一时,影响深远。这部小说从爱情、事...
    Luciencici阅读 3,142评论 7 65
  • 终于在大年初一这一天读完了《围城》,似乎是对过往的总结,似乎是新的开始。对于钱钟书的这本《围城》,我们熟悉那句经典...
    雨清泽阅读 1,710评论 8 7
  • 《围城》作者:钱钟书 解读人:绿桔梗 感情、事业和婚姻是学子们离开象牙塔后要面对的人生大事,像面对是无数的十字路口...
    桔梗读书阅读 590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