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作者:钱钟书
解读人:绿桔梗
感情、事业和婚姻是学子们离开象牙塔后要面对的人生大事,像面对是无数的十字路口,每个路口所向,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路径。如果是你,会怎么面对这些选择呢?
今天分享的《围城》就讲述了这样一段与选择有关的故事。
留学4年学业无果的留学生方鸿渐买了个文凭回国,被同船回国的老同学苏文纨看上,而船上的方鸿渐却和另一位同船回国但名花有主的鲍小姐打得火热,注定的露水姻缘,还未下船就先被甩。
在回国后对苏文纨的一次拜访中,方鸿渐遇到了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与唐小姐互生爱慕。由于碍于情面,理不清与苏文纨黏糊糊的关系,导致这段缘分错失。而爱慕苏文纨的赵辛梅错把方鸿渐当情敌,找了个学校的差事把方鸿渐支走。
没想到爱情落空的方、赵二人,竟因此成为朋友,同去偏远的学校教书。以为学校是避难所,却不料那也是藏污纳垢之所,二人终没熬到大展宏图就前后离开。走时,方鸿渐迎娶了同去的助教孙老师。
成家回到上海的方、孙二人,在婚后才发现,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应付婚姻的鸡飞狗跳,生活一地鸡毛。
故事似乎平淡无奇,但该书的作者钱钟书先生,用平淡的语言把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写得妙趣横生。
对于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但凡上过学的国人应该都不会陌生。先生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围城》初版于1947年,故事的时代背景是1920年—1940年。该书一出版就被文人学界追捧,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故事中,“围城”是一种象征,城里城外,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选择。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代表那些总是不满足现状的人,总觉得换个环境(或人或事)就会更好。好比上班的同学见他人做生意不错,自己也去做发现举步维艰,于是又想回去上班。那我们能从《围城》里学到些什么?
一、学不在广,贵在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清)章学诚
近年来随着社会高速发展,高校也在快步发展中,培养了一大批学广而不专精的人才,这些人大都什么都懂一些,却什么都不太精通。
就好像书中的方鸿渐,因一段不情愿的姻缘女主去世,拗不过父亲的教诲,书信宽慰未成过门的干岳丈,却意外获得干岳丈资助留学欧洲。不料方鸿渐学不专精,留学变成了游学。用钱老的话就是:“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
到快回国了,才想着拿不到文凭怎么跟父母和资助留学的干岳丈交差,一看要认真去考是肯定来不及了,只好买了个美国假学历应付了事。
疏于世故的方鸿渐哪里知道,这份光耀门楣的好事,自然是被出资人拿去放大的宣扬,方鸿渐一时间被名流、记者、高校等各方追捧。刚开始还不适应,觉得“自己就成了骗子,从此无面目见人”。可慢慢的看人家这样郑重地当自己是一尊人物,便觉得“身心庞然膨胀,人格伟大了好些”。
方鸿渐受省立中学吕校长之邀,对“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检讨”作演讲,由于上台没带上演讲稿,临场发挥的的方鸿渐把“鸦片”和“梅毒”作为演讲主题,一时间听众的笑、教师的皱眉、校长警告的咳嗽成了这场乌龙的高潮,直到淞沪战事开启,这次笑话的大幕才算真正落下。
仗着还能给已逝未婚妻的弟弟补习功课,无所事事的方鸿渐住干岳丈家里,被干岳丈安排在银行混日子。常言说:人在屋檐下,哪有不低头!这样的日子对方鸿渐来说,无疑是压抑难熬的。但还好,有段似明月般的爱恋正填充满他的心,可也正因为感情纠葛,把方鸿渐当情敌的赵辛梅暗地里支他去内地偏远地区大学教职。失恋又失业的方鸿渐几乎是逃难一样来到学校任教。
你慌不择路的避难所可能只是多让你走一段弯路。这对方鸿渐来说,更是如此。
原本是过来当哲学教授,可校长高松年说:“我原意请先生来当政治系的教授,因为先生是辛楣介绍的,说先生是留德的博士。可是先生自己开来的履历上并没有学位——”。鸿渐的脸红得像有一百零三度寒热的病人。教授自然是做不了了,方鸿渐成了被高松年收留的弃物,勉强的教教政治。
学期结束,教授育人的本事长进不少,却因为卷入一些人事,被人暗黑。校长说:“我本来要升他一级,谁知道他思想有问题,下学期只能解聘。这个人倒是可造之才,可惜!可惜!”所以鸿渐连“如夫人”都做不稳,只能“下堂”。
就像所有没有方向、毫无职业规划的人一样,方鸿渐像个顺水漂流的稻草,无用无害。这次他承情来到了报社做编辑。
可这对他来说也只是消磨时光的事,方鸿渐在这里看不到前途,又碰上赵辛梅来信叫他去重庆,一向顺水飘的人第一次作了回自己的主——辞职,不过是为了改道跟着赵辛梅飘,这样的人会有个怎样的未来呢?小说没有继续,作为读者的我们,却还可以选择,用对的方式对待学习和工作,深耕所在领域,让自己成长为优秀的人。
二、情不关面,相爱才可相伴
再来看看方鸿渐的感情之路。人们常说:选对另一半,你的人生就成功了一半!但爱情具有排他性,因为独有,才显珍贵。
方鸿渐呢,在最该恋爱的年龄,连对方面都没见过,就由家里作主订了婚。又没有对抗父权的勇气,只好顺应。还自我安慰:“世间哪有恋爱?压根儿是生殖冲动。”可见,在对待自己一生重要命运的事上,方鸿渐也是鲜有主见。
这样缺乏恋爱经验,又没有主见的人,在回国的邮船上,哪里经得住鲍小姐的撩情?方鸿渐自然成了放浪的鲍小姐旅行中消遣的伴侣,还未等到下船,就被抛弃。
没了鲍小姐,转而与旧相识苏小姐亲密起来。不料在回到上海后对苏小姐第一次拜访时,遇见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见她“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方鸿渐立刻动了心,于是千方百计的靠近唐小姐。
方鸿渐明知自己不爱苏小姐,却仍在面对苏小姐的情感时粘糊不清,让苏小姐心存幻想。“他想这事势难两全,只求做得光滑干净,让苏小姐的爱情好好的无疾善终。他叹口气,怜悯苏小姐。”
就算是方鸿渐和唐小姐感情升温到——“恨不能天天见面了;到后来,恨不能刻刻见面了。写好信发出,他总担心这信像支火箭,到落地时,火已熄了,对方收到的只是一段枯炭。”这般地炙热,方鸿渐“还不得不常向苏家走动。苏小姐只等他正式求爱,心里怪他太浮太慢。他只等机会向她声明并不爱她,恨自己心肠太软,没有快刀斩乱丝的勇气。他每到苏家一次,出来就懊悔这次多去了,话又多说了。”
直到在一次月光下受苏小姐命令亲吻了她,才觉得必须和苏小姐摊牌。此时的苏小姐恼恨交加,又怎会成全了方、唐二人?之后便匆匆嫁给了曹先生。
失恋的方鸿渐和赵辛楣一起踏上三闾大学之路,路上方鸿渐对同伴孙小姐的照顾,让孙小姐对其动了心。赵辛楣对方鸿渐说:“孙小姐就像那条鲸鱼,张开了口,你这糊涂虫就像送上门去的那条船。”
方鸿渐原本对孙小姐无意,架不住闲言碎语和赵辛楣的玩笑,竟像在催眠中受了暗示,特别是得知有人在追求孙小姐,竟心里发酸的在意起孙小姐来。
孙小姐也真像赵辛楣说的那条鲸鱼,在人前假装害怕的勾着方鸿渐的手寻求保护,在当时的年代,这一举动无疑坐实了流言,还没恋爱的两人,就在这笑话中真的就订了婚。
之后婚姻的生活,不管对方鸿渐还是对孙小姐,都成了围困住二人的城。没有爱情的婚姻就像一场灾难,两人在这场灾难中无一幸免!
三、与孤独为伍,活出“自我”
故事中的方鸿渐,无用无害,性格懦弱,没有自我。在他的这几段感情中,除了对唐小姐是真的动了心,另外的都是被动地被选择。
在学业上,国学不深,西学不精。学中国文学的方鸿渐到了欧洲,“既不抄敦煌卷子,又不访《永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
在礼仪上,传统不尊,新礼不会。“方老太太尤其怪儿子冒失,怎么不先征求父母同意就订婚了。”婚后第一次带太太回家见父母,就因为礼教不周全而闹得不欢而散。
在事业上,好大喜功,全无规划。银行的工作是干岳丈给的,学校的工作是赵辛楣为了支开他介绍的,报社的工作也是赵辛楣介绍的,就连后来想换地方,也是见赵辛楣发达想去投靠他。
这样的方鸿渐是耐不住孤寂的,一直活在周围人的眼光里,被生活推着走,全无自我。一个人,只有能享受孤独伴,才能具有独立的人格,才能活成自我!
钱老写《围城》视角笔法都新颖,大量比喻和内心旁白穿插其中,让人读起来趣味倍增。学习写作的人,尤可多读,长篇小说中,能把字把玩到这种深度的,实属罕见!
现代人生活节凑快,做什么事也都脚下生风,而钱老的书写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似每个场景,读者都是现场一员,又或者根本就是自己。
虚构影射现实,跳出书来,还好我们还可以决定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过怎样的人生。是像方鸿渐一样,被生活推着走?还是主动出击,对自己所在领域深耕细作,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对此,曾国藩说:人的极限是自己设下的樊篱,只要愿意突破,那么人生将没有极限!
不管是事业或婚姻,只有先成为独立的自己,才能正确的去对待生活和工作,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