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值得的思考的问题,针对该话题,我有以下一些思考:
第一,趋势。
我看了这几年的高考数据,今年全国高考人数再次突破千万,理科生的录取绝对人数是文科生的很多倍。艺术属于文科,报考人数倒是在逐年递增,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艺术。
第二,对比以前。
20年前很少学习艺术,也很少关注个人的感受,所以幸福感基本和温饱差不多的理解。当时特别流行的一句话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因为那个时候,倡导科技就是生产力,所以鼓励刻苦学好知识就是硬道理。没有意识,或许也就没有伤害,可能大多数人没机会知到什么是心苦,便也不苦。
第三,我们看看现在。
随着经济的富足,温饱问题解决了,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感受自我。探索内心,“幸福感“越来越重要了,但很多人忽然发现自己是空的,尤其是逻辑背后的冰冷推理,更容易戳伤一个人,此刻人们会更加需要感性的艺术来柔软内心,增加动力,突破常规,这或许也是乐观的基础。文学属于感性,艺术亦然。所以近几年文化产业越发繁荣。
第四,艺术的意义。
艺术目前属于文科的范畴,不仅能够让人有一技之长,增加生命的支点,还可以作为情绪的发泄口,更重要的是艺术很多时候讲究的是悟性,长期的学习提升灵性,增加一个人的创造力,不容易走纯理性的牛角尖,她会让你的心灵里有一块花园地,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暴风骤雨,这里依旧春暖花开。
第五,艺术帮助我们提升感性脑。
根据脑科学的相关理论,我们人类有感性脑和理性脑两部分,通常理性脑会给我们分析证据,制定计划,有逻辑,让人安心冷静,甚至是残忍,只要有“因为”,就可以“所以”,可能缺乏同情心,而同情心是我们人类的高尚品质。而且纯理性脑容易在一个角度里把逻辑推到底,进入死角,无法自拔;而感性脑,思维跳跃,容易缺乏混乱,多变,情绪化,。但是也会更有“人性”,容易感动,同情,激情,更容易突破常规,创造性解决问题,我相信这是艺术存在的重要意义。
第六,艺术可以优化理性脑。
理性和感性没有绝对的好和坏,我们参考很多伟大的人物,都是文理兼优秀的,比如历史上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还是出色的小提琴手;还有我们熟知的伟大的画家达芬奇,他还是医学家、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感性可以理性打底,理性可以感性为心,文理兼收,艺术与科技结合,或许更能平衡好内心,实现内外平和的“幸福感“。
总之,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做事的逻辑,就如同电脑的操作系统,把艺术加入逻辑,在逻辑的基础上艺术,或许人生的幸福指数更高,更有质量。一首诗,一幅画,一个音乐又或许一支舞蹈,都可能会成为你希望的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