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与书店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99天。
上个月时候我们有个书友给提了一个蛮好的建议,觉得晚上读书分享的活动,一个半小时抛开樊登老师视频讲的,能够讨论的时间短,有时候一下好几个知识点消化不了。希望能够一本书拆分一下分享。
五月整体的安排是《可复制的领导力》分享两周,上周我在北京出差没有参与上,这周来了几个新朋友。我们一起学习樊登老师的品牌课程,学了四小节。
一.人人都可以学会领导力
中国人普遍认为领导力学不会,他们认为领导力是一种天赋或者是打拼出来的、是摸索出来的或是靠着我们个人的感受和外界的锻炼得来的。
中国这个社会就是崇尚聪明人的社会,但问题是组织的风险变大,因为组织会把所有的风险都建立在对个人能力的依赖之上。
而西方的思想,最喜欢把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变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六西格玛原理就是怎么样把安全系数提到最高,次品率降到最低等等。 “六西格玛原理”的步骤,第一步,发现问题。第二步,分析问题,第三步,解决问题,第四步,反馈。所以西方人做任何事都会做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西方人的特点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做成标准化,做的步骤清晰,这样一来你会发现简单了。
书友1觉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没有绝对的对错,我们应该思辨的看待。
二.员工的执行力等于管理者的领导力
什么是领导力?
在中国人看来,领导力是一种不可琢磨的东西,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气质,是基因里带来的,或者锻炼出来的,这些想法都特别糟糕。
西方人不这样认为,西方人认为领导力是一系列的工具,就是你怎么跟员工说话?你怎么表扬他? 怎么批评他?怎么给他授权?怎么带他创新?怎么跟他开会?怎么变革?怎么流程改善?
这些基本上涵盖了我们平时做的所有的事,都是临场发挥,都是靠自己的感受在不断的发挥,而西方人告诉你说,你有病我就有药。只要你在工作当中有问题,他一定有一个工具等着你。
有一些领导者会陷入“执行力”的迷思,执着于提升员工的执行力,却不知道,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只有领导提升了领导力,才可能带来员工在执行层面的高效表现。
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呢?日本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日本企业中,领导给员工交代工作任务,一般需要交代五遍。
第1遍,交代清楚事项;
第2遍,要求员工复述;
第3遍,和员工探讨此事项的目的;
第4遍,做应急预案;
第5遍,要求员工提出个人见解。
现场我们分组模拟了一下布置任务五遍法,有位新到的书友表示今晚来学到这个也很值了。
三.一个目标,推动团队向前
每个企业愿景很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目标是和每个人相关的。人少了目标好统一,人多了更难一点。
愿景不是老板拍脑袋做出来的,愿景是所有人共同认可,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一个东西,所以有这么一个宏大的目标是很重要的。
管理的核心驱动力是让员工“怕”,领导的核心是尊重和信任。
四.规则
明确清晰的规则。当有着充分明确的规则以后,海星模式就能够打造的出来。
对于我们来讲,需要不断的优化我们组织内部的这种激励机制和我们组织内部的这些结算的方法,以及我们对于每一个个人的授权。
书友讨论到后面都上升到了国家高度,崛起,贸易战,知识产权,企业…越来越觉得交流有意思了,如果你想要一起来参与,每周二晚上长治樊登书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