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几天待在家里,大部分的对话是这样的
“在哪儿读书啊?”
“哦,毕业了啊,有对象了吗?”
“那在哪儿工作啊?”
“啊,北京啊…balabala”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引发的话题性,要说起来这可真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在老家那边观念里认为能在北京,上海工作,那就是浪费时间,到最后还不是要回老家。因为有太多的例子和故事,如果你愿意听七大姑八大姨可以随时随地给你说个三天三夜。
还有前两天刚认识的一个朋友听到我是在北京,说真是佩服我。我很诧异,不明白仅仅是在北京有什么好佩服的呢。
过了一会儿,她回,我个人感觉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生活压力很大啊
看到她的理由,我不知道该如何回复,是说北京其实也就那样,没有你们想象的那样恐怖;还是顺着她说压力确实大啊。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逃离北上广”的论调日渐甚嚣尘上,各种关于北漂青年的影视剧作品层出不穷,也有各种铺天盖地的新闻写的是大城市打拼的艰难困苦、对比小城市安家的逍遥自在,那种论调似乎选择“大城小床”是可笑而愚蠢,而选择“小城大床”才是准确而明智。
大城里的小床每天要心里都算着日子,房子什么时候到期,什么时候又该交房租了,你稍微晚两天房东的电话就像是找了个女朋友给你来个夺命连环call,有可能你今天交不了房租第二天小床就被房东收走,连个容身之所都没有,但是小城里的大床却可以一直为我所有,我无忧无虑,生活逍遥自在。
你在北京国贸高楼林立间的咖啡馆谈着梦想,谈着几百万的融资,每天起早贪黑在北京人潮汹涌的地铁里挤来挤去,而我却在小城的小宅庭院坐着摇椅悠然自得,看着星星赏着月亮,偶尔远望星辰感慨生活真是无聊啊。
这么说来好像选择留在大城市呆着真是愚蠢的决定啊,可事实是这样吗?如果是,为什么还是有无数的怀揣梦想的年轻前赴后继去呢。
有那么一部分整天在网上说着北上广的压力大,生活枯燥,梦想看不到实现的边;眼巴巴望着房价一路飙升,只能自嘲都与你没有关系,而只关心的是下个月的房租会不会涨;还有人抱怨北京的空气不好,幸福指数不高,我要活的自由一点,世界那么大,趁年纪尚早我还想去看看。
可是最后留在北京的人依旧是他们,不想离去的也是他们。
曾经作为旁观者,没来北京之前,难解其中味。看到那些逃离北上广的论调心里也会犹豫到底是否要去过那样的日子。在网上看到太多离开北京的故事,或许是因为人类天生贪图安逸享乐的本性,自己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那种脚踩现实,头顶天堂的日子,可能我也会试着去安慰自己:“还是别那么辛苦了,去小城市找个不错的工作,不需要大富大贵,平淡淡过个小日子就好”
可现在到我真正面临这种选择的时候,我还是会毅然决然地说:“我就想去大城市,受苦受累也没关系。”
2
因为之前工作的关系,我见过很多为了让孩子读个不错的小学,宁愿省吃俭用,也要花几百几千万去买一个几十平米的房子。在他们观念里,很明白知识和起点对于孩子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一代又一代,恶性循环,贫穷迭代。
前几天在回家的客车上面,后面坐一个皮肤黝黑的男孩,眼神清澈,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着一种年少时的青涩懵懂。上了车我就顺手带上耳机,望着车窗外快速后退的大山。断断续续的听到,他的父亲在和相熟的人聊天。知道了他今年的中考的落榜,准备让找人去学个技术,以后修车,也算有个手艺。
其实站在父母的角度来说,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教育的落后,观念的闭塞,让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读书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
3
有一期<奇葩说>谈到了“是要大城里的一张床,还是要小城里的一套房”的话题,马薇薇说:
在大城市,你会遇到一种东西,叫“未知”。你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人,你不知道你会经历什么事,你不知道你会死在哪个坑里,但是你会看到,由于你的命运变幻莫测,所以这本小说的结尾你永远猜不到。这就是最棒的小说,你愿意人生是一个一眼望到头的说明书吗?
大城市竞争更激烈,但是竞争才能带来公平,所以才能给来自小城的不能拼爹的我们一个去拼才华和能力的机会;竞争才能带来动力,所以才能告诫我们不能混吃等死,而要竭尽全力。
大城市的压力更猛烈,但是有压力才能有动力,所以才能让我们不碌碌无为,荒度一生,等到年过古稀时候后悔半生;压力才能让我们感慨生活不易,更加的珍惜所拥有的生活,用心去过好每一天。
大城市更懂规范,更守规则,更能按合同办事,更少靠人情买单,简单粗暴,直截了当;江湖规矩,你来我往,能者上,弱者下,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在大城市,一台手机,连上WiFi,就可以购买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各式各样的服务,你笑我大城里的一张床,却未见我走出房门照样是花花世界,华灯璀璨,车水马龙。
视野不同,格局迥异,才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
... The End ...
渡月辰
一个渺小的追光者,书写动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