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金粉世家》的原著,没有看过电视剧。整部大作有点像民国时期的《红楼梦》,由人物的感情婚姻来讲述一个大家族的兴衰,《红楼梦》中贾府随着贾元春的失势而败落,《金粉世家》中总理府随着金铨的去世而败落。人物基本也可以找到对应。金凤举可以对应上贾琏,金燕西可以对应上贾宝玉,白秀珠可以对应上林黛玉,冷清秋可以对应上薛宝钗。还有一大帮子兄弟姐妹,都可以找到一些对应。
为啥把冷清秋比薛宝钗?因为她们同样是没了父亲,同样嫁给了自己想嫁的人,她们也同样是自己时代里最符合女教和世俗意义的好女子。
而白秀珠和林黛玉,似乎是时代里的”另类”,她们求的是一对一没有杂质的爱情,她们小心眼儿,老使小性子,妄图男人围着自己一个人转。但由于她们各自的时代不同,女性的自主意识和解放程度也不同,所以她们的结局又有很大的不同。
而贾宝玉和金燕西虽然可以对应上,但他们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他们都非常有女人缘,贾宝玉也常和姐姐妹妹丫鬟戏子混在一起,但是贾宝玉怀的是一颗童真,怜爱,近乎仁慈的心。一个叫金钏的丫鬟被王夫人逼死后,他哭了好几场,每年都跑出去祭奠她。他可以把自己的被窝分给雯晴,把自己爱吃的点心留给袭人。宝玉很少使少爷脾气,把所有人当作玩伴。
虽然林黛玉的脾气不好,老使性子,但是宝玉从来没有嫌弃过她,从始至终要娶的人只也有她。得知林黛玉要回家去,他就病了一场。后来因为被蒙骗娶了薛宝钗而痛苦不已,终究在了结尘世后选择了出家,跟道士走了。
但是金燕西却是一个实打实的纨绔子弟,见一个爱一个,入不敷出的去装体面、捧戏子,为的是一个少爷的形象和镜花水月的欲望。
开始被秀珠的外貌吸引,吃喝玩乐在一起,但是慢慢开始嫌弃秀珠的小姐脾气,本质是害怕和秀珠结婚后会被管制。然而在遇到冷清秋之前,他仍然敷衍着秀珠。遇到冷清秋之后,他连敷衍都不愿意了。而冷清秋,除了外貌长相比较合意之外,更重要的是,清秋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女子,虽然读过书,却仍然能较大程度地容忍丈夫的所作所为,不过多的干涉丈夫。
而金燕西正是看中这一点,很快就私自向清秋求婚。但是结婚后一年时间不到,他竟然要偷清秋的首饰去讨好一个戏子,在被清秋发现后,还几乎要和清秋动手。
清秋生孩子的那一天,他正和白秀珠约会。孩子生下来,他心里有的也只是尴尬,并没有多少欢喜,因为这是他婚前下的种,他害怕成为大家口里的笑话。他爱的只是他自己。
清秋生完没几天,他又接着出去鬼混。清秋都快病死在床上了,他还是在外边夜夜笙歌,跳舞打牌捧戏子一样都没有落下,还觉得清秋装病。当着冷太太的面,他公然把白莲花带进府来,还不承认冷太太是他岳母。可谓是无情无义。
金家一直养着的一家报社因为办错了事被金总理停了月供,金燕西倒好,叫财务先生往前倒着填年月照样给钱。可见又是十足的败家子。
他和清秋决裂后,想到孩子,他考虑的是,孩子决不能阻挡他去德国,清秋愿意带走就带走,以后他要生孩子,也多的是。
没多久总理猝死,丧事办完没几天,他就溜出门去跳舞看戏。明知靠山倒了,还大把大把花钱,对白莲花姐妹有求必应。
上不爱父母,中不爱妻子,下不爱孩子,燕西竟然是这样的一个人。
幸而白秀珠后来看透: 金燕西没什么用,没什么出息,以后要遇着这样的人还多的是。
我没看过电视剧,但是大概也知道编剧把金燕西美化成了一个痴情的人,这是为了观众的需要。我看的是原著,大家非喜勿喷。
我为什么说白秀珠比冷清秋幸运?白秀珠是留学生,接受的是西方的文化,看到的是西方的婚姻制度和西方的小家庭,她拥有大视野和新思想。同时,虽然她没有了父母,但是她哥哥非常有出息,而且哥哥嫂嫂又十分疼爱她,本来她又是大家庭的小姐,所以她在金钱和物质上从来都是富足的,所以不论燕西对她如何在金钱上付出,她可能都习以平常,从头到尾,她需要的只是一份忠诚的爱情。
相比之下,冷清秋则是一双新鞋都需要金燕西赠送。金燕西的金钱攻势当然很快就见效。
我倒不是说女人被金钱攻下有什么不对,也不认为一个男人用金钱攻下一个自己喜欢的女人有什么不对。只是在想一个现实,当一个人缺什么的时候,而另一个人正好拿这样东西来补上,就非常容易被认作是真心和爱情,而有选择性的忽略其他东西。比如清秋就选择性的忽略了燕西有很多女朋友,没什么本事但是花钱大手大脚的问题。
而白秀珠从头到尾关注的只是燕西对自己的感情,自己是不是燕西心中最重要的。当感觉到燕西好像对自己不太在乎不再像从前那么哄着自己的时候,她就敢一直甩脸子,也敢半途断然离去。
这是富足的家庭给她的底气。
换成冷清秋,就在平时和燕西说话,也是非常的小心,总是有些话想想又咽下,或者是时常又加一两句解释和补充。
我在想,西山脚下那一夜,换作是白秀珠,估计是决没有可能怀孕的。因为白秀珠肯定要反复确认金燕西的爱直至没有怀疑,而这样的确认肯定会让有公子脾气的燕西不高兴,最终还是干不成事。更有甚者,白秀珠根本就不会在西山脚下的破旅店将就过夜。
而这一次的意外,直接导致了清秋不幸婚姻的开始。
清秋过门之后,对燕西逆来顺受,在大家庭里处处小心,时时谨慎,但仍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如果是白秀珠,她才不会管别人喜不喜欢她,顶多顾忌点老太太。
金总理死后,燕西失去了靠山,把希望寄托在秀珠身上,希望跟着秀珠去德国谋个前程。而秀珠在这时誓要扳回一局,要将燕西抢回来。但其实也是在这时,秀珠认清了燕西的无用。终究在扳回面子之后,又舍弃了燕西。
不得不说,秀珠是多么的幸运。如果一开始和燕西结婚的是她,那么忍受燕西在外胡搞的就是她,靠山倒了燕西毫无作为,磕头求人为老公谋出路的估计也是她。但是也很可能她根本就不会有这一天,而早在燕西移情别恋的时候她就已经和燕西公开离婚了。但是再怎么假设,像白秀珠这样的女子,似乎不论在哪个阶段都不会太委屈自己,所以似乎在哪种情况下做推断,她和燕西终究都没有结果。
本质原因是,她有底气,见过世面,有新思想。而冷清秋,贫穷让她不能出国留洋,没有见过不一样的世面,没接受过新思想,还只把丈夫当成是天,丈夫为所欲为,她仍然睁只眼闭只眼,有苦只能自己咽,守旧礼,逆来顺受。但终究是因为时代的前进,她还可以选择离婚,最终得以离开燕西,过自己的生活。
通篇看下来,既有对燕西的恨,又有对金家必然衰败的惋惜,又有对清秋的心疼。然而回顾燕西的情史,终究还是白秀珠最幸运。一个良好的家庭富足的家庭,给予她的,除了前半辈子的养尊处优之外,还很可能是挑人的眼光,是后半辈子的幸福。
而在现代,也往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