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中有一句名言: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能被剥夺,但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选择以及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我的理解是人在任何境遇下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有时这只是一念之间的事,其实也只能管好你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想明白这一点,也许就会明白结果是什么,还有别人的态度,我们是控制不了、改变不了的。但是对待事情的态度,我们却实可以控制的,即使结果很有可能不太好,这个态度也是有意义的。
一个将要逝去的老人,回首往事,对很多事后悔不已。突然感悟到,同样的生活,同样的境遇,其实换一种心态,你就可以活得更好
有一句话说欲望是痛苦的根源,又有一句话说欲望比方法更重要。欲望和目标的区别是什么呢?也许对待欲望的态度更重要。追逐欲望或者说目标,但是却不让它成为自己的负担。
对于我现在的境况是不是也是这样?
生活不是缺少快乐,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细细体会,生命本来有滋有味。放下对结果的执念,你会更轻松。
对于自己最近的严重的情绪低落。自己潜意识中的抵触。自己这驾马车,大多数情况下,都被潜意识中的黑马和白马所控制。而作为驾车人的自己完全放弃驾驭自己的权利。如果一辆马车正常行驶,黑马白马和驾车人三者必须协调一致。任何一方出问题都不可能正常行驶。正如今天的公众号“碧树西风”所读到的一篇文章,孔子所讲的“忠”,是忠于自己内心的良知。而不是董仲舒所说的,忠于皇帝忠于自己的上司和领导。知行合一才能有所成。
一个人的改变是应该从思想开始还是从行为开始?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就相当于表和里。这两者是相互影响的。相对来说,改变行为最为简单。直接改变思想好似更简单,就像开悟只是一念之间的事,但最后也要通过实际的践行去验证支巩固。又如孔子所说: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这里的"习"其实是指践行。自己原来在中学学的都是错误的。
还有习得性无助,有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对自己完全没有希望。对于这种心态,只能通过慢慢积累小的行动,小的成功去改变。当然前提是你对生活要有爱、有希望、有目标。
还有自己害怕困难,害怕自己笨拙的样子。求易避难这是人的天性,但你要明白,一切成长都要直面困难。
所以你要意识到勇气对自我成长对于成功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性格因素。自己的性格中有太多的懦弱。勇气是天生的,但是你要明白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去加强。
一个人的行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我明白自己身上有很多的缺陷。如果要改变自己,自己需要做很多的事情,
要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
我要每天养成自省的习惯。
我要培养自己的勇气。
我要培养足够的耐心
要明你首先要放下,不要在乎结果。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人,去改变环境,你唯一能控制的、能管理的只有你自己。只有你自己的行为和态度。然后去做那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自己往往有局限性,所以你要通过不断的阅读学习。和别人的交流来打破自己的局限性。井底之蛙再怎么思考也不会想到外面世界的广阔。
那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想还是自省,在自省时让自己的潜意识感受到爱和希望以及生活的目标和意义。
下周就只做这一点吧,养成自省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