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该去接孩子了。”
我抬头瞥了一眼挂在墙上的表,下午四点二十分。是该去接孩子了,如果走晚了,四点半无法赶到幼儿园门口了。虽然幼儿园就在我们的小区里,但走过去也需要五六分钟,如果中途去扔一下垃圾,可能需要八分钟左右。
“你把垃圾收拾一下。”
搬到了新小区后,物业不再设定固定的时间投放垃圾,垃圾分类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虽然湿垃圾桶被塞得满满的,但里面少量的可以看见的湿垃圾都混杂在干垃圾中很难分辨,根本没人在意这些垃圾桶上写着什么字,在居民眼里只有三个字,那就是“垃圾点”。
到了新环境后,扔垃圾的最优时间慢慢打磨了出来,那便是在去接孩子的路上把垃圾扔了。时间点需要踩得很准,四点二十分开始收拾垃圾,必须在两分钟之内把全屋的垃圾塞到一个垃圾袋中并走出家门。出门后快步走向“垃圾点”,垃圾安全进桶后径直走向幼儿园,正常情况下四点二十九左右会抵达幼儿园大门口。
每天都是如此,时间本可以很充裕,却不得不变得让人焦急。这种紧张的心情经常出现在生活中,记得有一次坐火车去哈尔滨,本来可以早走几分钟,但总会无故拖延,在发车前一分钟抵达车厢,伴随的是急促的呼吸和着急冒出来的汗水。
接到孩子后,孩子一般不会直接回家,他会去小区里的滑梯跟小朋友们玩。我们不会让他玩太长的时间,因为六点左右孩子要吃晚餐。我们到家的时间大约会在五点四十五分之前。孩子到家后,孩子妈妈便手忙脚乱地给孩子准备晚餐。准备晚餐的十几分钟里,我会陪孩子一起看看书。有的时候我们夫妻两个会互换任务,我做饭,她陪孩子。行为准则是不能让孩子吃得太晚,因为如果吃得太晚,孩子睡觉的时候会不舒服。晚餐后的任务还有看动画片和洗澡,之后便是睡觉,如果睡太晚也会影响孩子的发育。
我们努力控制着时间,一晚上都在盯着墙上的表,指针的转动驱动着我们的行动。孩子吃完晚餐后开始看动画片,这段时间我们三个都很轻松。播放动画片的投影仪关闭后,要准备给孩子洗澡,时间又稍微紧张了起来。但是,只要洗澡时间不过分长,孩子都可以准时睡觉的。最终孩子在晚上八点左右被我们安排在了床上,孩子挣扎一个小时后入睡了。果然清醒的孩子和入睡后的孩子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孩子睡着后,我只想在他身边看着他,过去、现在、将来已与我无关。
我们和时间就这么同步着,每天都在差不多的时间做相似的事,平静、焦急、平静、焦急无限循环着。突然某一天,这样的循环被打破了。
我们扔垃圾、接孩子、玩滑梯、回家、做饭。妈妈做饭的时候我在陪孩子看书。每本书的内容都不算多,几分钟就可以看完一本,我们习惯每看完一本就叠放在桌子上。奇怪的是,我陪孩子看的书已经高得看不到前面的电视了,而之前每天只要看三四本书就可以吃饭了。
“时间还早。”
妈妈说完后我也看了一下墙上的表,五点五十三分,确实还早。
妈妈叫我们去吃饭,餐桌上的饭菜比每天都要丰盛,妈妈在这个时间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吃完晚餐后,孩子去看动画片,我们两个也打开了平板电脑享受了一集电视剧。想着时间差不多了,该带孩子去洗澡了。但我们看了一眼表,才六点不到,让孩子再看一会吧,我们也多看了一集电视剧。我感觉到有一点不自然,因为内心没有出现任何急促的情绪,每一秒都很自在。可能是因为今天精神比较好的原因,我也没多想。
看了两集电视剧,眼睛已经有些累了,孩子看动画片虽然用的是投影仪,但也不能时间太长。我们带孩子去洗澡,顺便扫了一下表,时间还早。我带孩子在浴室玩了很多小游戏,他很开心,我也很尽兴。之后孩子自己跑到床上,盖上被子,很快就入睡了。这时我仔细看了看表,恍然大悟,指针停留在了五点五十三分,秒针已经停住不再转动,原来表没电了。我掏出手机看了时间,发现孩子入睡的时间已经是九点了。
在时间定格的那一刻,我们享受了一个欢快的晚上。第二天,孩子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仿佛还停留在五点五十三分。但是,为了可以按时将垃圾扔到“垃圾点”,我给表换上了新的五号电池,生活又回到了平静和焦急的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