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駮¹马
桓公乘马,虎望之而伏。
桓公问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管仲曰:“意者²君乘駮马而盘恒,迎日而驰乎?”公曰:“然。”管子对曰:“此駮象³也,駮食虎豹,故虎疑焉。”
——春秋•齐•管仲《管子•小问篇》
译文:
桓公骑马出游,有一只老虎远远望见,便伏在地上不敢动。
桓公问管仲说:“今天我骑马,老虎看见我后,吓得不敢动,这是为什么?”管仲回答说:“依我猜想,君王肯定是骑着那匹毛色驳杂的马,迎着太阳奔跑吧?”桓公说:“是的。”管仲说:“这是因为驳马很像駮,駮能吃虎豹,所以老虎那样害怕。”
注释:
1.駮:(bo二声)青白色混杂的马
2.意者:料想
3.駮,传说中的猛兽名,能食虎豹。駮象,这里指马的形象像駮。
寓意:
齐桓公骑着駮马迎日而驰使得老虎不敢动弹,原因在于老虎受到了齐桓公表象的迷惑,被外貌像駮的马给吓住了。这在老虎,主要是因为它还没有认清齐桓公乘駮马而的本质,迎着阳光产生错觉,以为是吃虎豹的駮马。
而本篇的寓意是管仲告诫齐桓公在观察事物时决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而应该明察秋毫,由表及里,深入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当然,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且,对认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处理,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诸葛亮草船借箭,巧妙利用对方的错觉,最终大获其利;而苻坚淝水之战,号称八十万之众,其意则是虚张声势以壮军威,到头来,反而落得一败涂地。
如果从灵活、多变的角度考虑,这则寓言除了劝谏的作用, 在实际运用中似乎有更丰富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