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的汤先生最爱抱着手机刷,还美其名曰:“学习。”早上醒来学,晚上觉前学,沙发上学,马桶上学。孩子和太太多次抗议,收效甚微。
也很少和家人分享他的“学习”心得,有一次难得的在熄灯后发现某人生真理一般的向太太发出感慨:“人到老了不得了呢,杭州一老人家,忍受不了孤独,愿意把退休工资给别人呢,条件是有人陪着他。”
“你愁什么啊,你又不要人陪,只要有台手机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了。”许久没做声。“人的一辈子很短,你都四十多了,可以去尝试做些以前想做但没办法去做的事呢。不要到老了,只有一台手机可以回忆呢。”“那我可以做什么?”“你想一下,你小时候最想做什么,家里没条件做,但现在可以做到的,可以去学的,尝试一下。”又许久没声音。太太不久就听见了自己比较粗重的呼吸声。她拍了拍先生,翻身睡了。
周末回到家,太太看见先生在不停摆弄那支茶几上放了许久的竖笛,对着手机边查边吹,弄了一晚上,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两年前为他儿子做巴乌买回来的竖笛,不适合他吹。
儿子看着他父亲认真又有点失落的样子,就过来建议:“爸爸,你也学吹巴乌吧,巴乌容易学一些,声音也好听,我还可以教你。”
汤先生又在手机上查了一下,看了几段视频音乐后,做出决定:“我就学巴乌吧。明天我就去买两枝回来。正好儿子你的也丢了。”
第二天儿子考试,去送考的汤先生果然买回了两枝巴乌,红色的绒布包着,一尺来长,散发古铜色的光,精致而优雅。听说,候考时在车上就已经自学了几小时。一到家,两父子忙开了:儿子示范,父亲模仿,翻乐谱,找资料,家里顿时热闹起来。不久,汤先生像模像样的吹出了几个声音。儿子连声表扬:“爸爸,你五年后可以成为巴乌演奏家,了不得。“太太心中很是欢喜,家里的气氛不由手机主导,这是她最想看到的场景。为了抗击手机病,也奋不顾身地加入了表扬行列:“我发现你是了不起呢,一下子就可以吹出正音,你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天赋呢?”汤先生渐渐有点得意起来,“我小时就吹过笛子呢,只不过没人教,也没教材,自己摸索了许久没长进,只得放弃。”儿子又来了:“爸爸,你可真了不起来,自己都可以学乐器,而且一下子做决定,一下子就行动,你真的可以成为演奏家的。听说我们陈校长是湖南吹巴乌吹得最好的,过两年你就可以超过他。“汤先生挥一挥手:“儿子,四年后你考上**大学,爸爸去你的开学典礼上去表演。”儿子听说未来的演奏家要和他人生未来某个重要场合挂上钩,可能觉得自己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来了句:“爸爸,我们俩是一对好朋友,好屁友,拍马屁的屁,你拍我,我拍你,相互拍拍屁,无害又客气。”
马屁会暂时结束。儿子回到书房。汤先生关起门来继续吹巴乌。太太继续回厨房,同样的厨房,不变的厨娘,不一样的世界:今天的厨娘有原创音乐听,做出来的饭菜应该是格外的香。
下午的汤先生要去加班,临出门,他找了个小背包,把那枝巴乌插进袋子,露出来红色的半截。送父亲出门的儿子看到后来了句:“爸爸,你这样子就是巴乌侠了呢。”太太说:“先生,你不要在公交车上吹呢,怕有小姑娘跟你跑回家,我就惨了。”巴乌侠回过头,看着笑得傻乎乎的娘儿俩:“小姑娘的没有,你倒可以为我准备顶小帽,为你挣点儿小菜钱是可能的。”
秋阳明朗,可期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