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跑操的时候,偶然发现一个孩子的鞋子破了,可鞋子还在努力支撑着小主人的重量,真可谓“鞋坚强”。尽管如此,孩子跑起步来,鞋子还是会张开大口,似乎在窥视外面的世界。
我突然间想到,自己上学时候,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尴尬。九十年代,父母进城做生意,我们姐妹几个则留守在家,可以玩笑地说,我们姐妹是农村最早的留守儿童。
每到夏季,母亲总会把凉鞋买了托人捎回来。某年夏天,天气热得特别早,眼瞅着别的孩子都穿上了凉鞋,我们姐妹还是拉着厚厚的棉鞋,怪难为情的。我们对于母亲从城里捎回新的凉鞋,翘首以待。终于等到母亲的音讯时,捎鞋的人连母亲的话也一并捎回来,母亲捎回的是几双男式凉鞋。据说是我的一个姨妈买的,还说这种凉鞋穿着结实耐用,女孩子穿的凉鞋,中看不中用。
在我心里颇为失望,我也极为讨厌我的那位姨妈,干嘛要买男孩鞋,全校就没有一个女孩穿这种款式,倒是男孩子穿得极为普遍。九十年代的鞋子,男女服装都有着特别明显的性格特征。所以,我死活也不肯穿这双看起来崭新的“男式凉鞋”。然而我不把它穿烂,母亲是绝对不会给我买新鞋的,我左右为难。
可天气越来越热,总不能一直拉着棉鞋吧。思前想后,我决定自己动手“补救”去年的那双破凉鞋。那是一双粉红色的,略带点高跟的塑料凉鞋,前面烂得拉了一道口子,鞋跟也有些塌陷。前面的倒好说,我把一根铁丝烧红,然后另外融化一点旧鞋子的塑料,拉开的口子很快粘合在一起。为了防止脱落,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手指上带着顶针,穿针引线,然后一针一线的缝合起来,直到确信它们不会再次裂开为止。可鞋跟补救起来,我就犯了愁,里面是空的,塌陷了怎么也缝合不到一起,且脚后跟又是整个身体的受力着重点。即使勉强缝好,也撑不了几天,修不好,就意味着今天夏天得穿那双讨厌的“男式凉鞋”。
于是,我开始四下想办法,那点鞋跟怎么填充?着实成了难题,于是开始四下班门弄斧,打算修一个跟鞋跟差不多大小的木头块,填充进去,然后再缝合。可就是这块微小的木头,把我生生化成了男孩,斧头、锯子、刀子等工具都用上了,才勉强制作成功两个差不多的鞋跟。用力填充进去后,最后再烧点塑料,继续穿针引线,把鞋跟死死缝住,这下穿上旧鞋子就稳妥多了,再也不用担心,走路多了鞋跟又会塌陷。
看着一双缝缝补补的破旧鞋子,我心里满心的欢喜。即便穿着到处打着补丁的旧鞋子,我也不愿意穿那双崭新的“男士凉鞋”。可我那时候却不知道,自己在补救旧鞋子的过程中,早已成了“女汉子”。在我的印象中,那双崭新的“男式凉鞋”始终没有上脚,反倒是因为那样的“难为情”,让我学会了缝补鞋子,和使用那些难以招架的工具。那年,即使不穿新凉鞋,我也是自信满满,心里颇有一番成就感。
直到今天,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我也不会轻易认输。在我看来,办法总比困难多,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最后总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许,是那双“男式凉鞋”给了我解决问题的执着,也让我学会了与生活周旋。
2018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