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听课笔记Day2.《如何用空间感,提升孩子智力的三维发育?》

中国奥数第一人孙路弘老师

孩子做题出错,只要一提醒,就能够做对。原因是读题的时候,忘记看到这个了,忘记看到那个了。

孩子做四则运算,忽视次序,符号出错,小学高年级时,等式操作总是模糊,时对时错。

答案:大脑空间感没有发育!

空间感不足,或者没有发育,初中学习几何就很吃力。小学阶段,做题失误,错误百出究其本质原因,也是空间感缺乏的行为。

一、空间感是什么?

一种感觉,由大脑决定,有触觉,视觉,听觉形成。远近,上下,左右,看不到的样子。三维是的周边感觉,够得到,动态静态和位置变化。

如:知道开关在哪里?玩具在哪里?并能用语言准备明白讲出位置。

大脑皮层是神经元(高度)集中的地方,神经元链接在一起,五千万到一亿神经元,爱因斯坦有1.5亿神经元。而空间感的建立会促进大脑神经元的发育,神经元展开了,孩子会变得聪明,注意力就会集中,这样学习什么都不会很差。空间感没有直接对应的课程,却是智力要素之一。

二、空间感的建立有三个动作。

(1)积木平衡: 1~3岁,玩积木,最好能是乐高,积木五颜六色,玩法多,有足够多的可能性(乐高适合0~99岁);

(2)运动平衡: 自己的位置,手,眼,协调;

(3)视觉关注度: 关注对象的稳定性。

【乐高玩具的玩法】

①大小的组合: 把积木拼成不同高低,长短,大小;

②颜色的组合: 只用同一种颜色积木拼接,尽量不用教,家长只要示范让孩子看。利用颜色做出对称图形,让孩子发现与意识。

③图形的意思: 拼接的图形是什么,一共用了多少块,家长最好能帮孩子做记录,每一次的记录都是在帮孩子做数感培养,而且家长也能从每一次记录发现孩子的进步与成长。

乐高玩具是局部手运动促进神经元发育。

三、两个窗口期空间感的表现:0-3岁,3-6岁。

(1)0-3岁的空间感表现:

目光能够追随移动物体的运动;

关注对称图形比不对称图形要长;

触摸玩具时身体与手同时调动;

手尽力触摸较高位置的物体;

手尽力伸向目光看不到地方的物体;

走路时,手臂可以学家长摆幅超过60°。

(2)3-6岁的空间感表现:

能够摆放自己的玩具;

能够恢复之前的物体位置;

身体运动与目光方向一致;

能够用双手拉住提升身体;

能够模拟看到的动作;

能够识别左右,对应的区别。

四、抓住0-6岁窗口期

孩子每个窗口期都有相对的发展阶段,0-6岁是触觉高速发展。6岁以后触觉发育大幅度下降,就是视觉发育,从具象往抽象发育。

手部局部动作: 拿筷子和数手指,千万不要组织孩子数手指,数手指就是空间感生成。

肢体协调动作: 跑跳投,球的作用非常大。

目光的三维训练: 上下,左右,远近。

让孩子走公园的高阶围栏,或者路边的小围栏,走的过程中孩子为了平衡会伸开双手,而且会观察左右,可以很好的训练孩子的三维。

大大小小、不同材质的球,可以抛、踢、顶、拍等等方式,扩大肢体运动,感受空间感的不同。

另一个是孩子的玩具收拾,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并且要做到归位,是对孩子空间感的巩固,既是好习惯的培养,又是空间感的培养。

少买玩具,玩具不是越多越好。一个时期内(一个月左右),最好三样玩具,玩熟悉后再换。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对一件事情深挖的能力!

五、0-6岁窗口期过了怎么办?两个字: 运动!

球类: 小球,乒乓球,皮球,羽毛球,气球,各种球类运动。

手控,脚控,头控: 方向,力度,稳住。

户外活动: 秋千,滑梯,攀登,爬行。

总结:

空间感没有直接对应的课程,却是智力要素之一;

智力要素体现在很多细节里,尤其是理解力;

空间感是规律意识的土壤,儿规律是数学的灵魂。

一起做更好的妈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