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 十一阶《孝经》第18天(6月17日)~父母故事17:
【今日学习】《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五十而知天命”。
半个月来共读《孝经》,看到许多父母故事,对这句话更是深以为然。
而我之所以能够在今天能和一群人一起读《孝经》,缘起于十年前的四月一次偶遇…因为要还一本书,聊了不到5分钟,走进一堂课。
2012年4月20日,我第一次走进【大学心法】研修班~南宁第二期;
2012年5月18日,让七岁的儿子进了课堂~南宁第三期;
2012年6月22日,让两位生意伙伴走进课堂~南宁第四期;
2012年7月19日,两位加盟商走进课堂~南宁第五期;
2012年8月24日,母亲和先生走进课堂~南宁第六期;
2012年12月11日,家婆妈走进课堂~南宁第八期
………
2013年9月25日,父亲走进大理第一期;
2813年11月,家公爸爸走进北京第一期
……
在上完【大学心法】三天课程之后,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要让自己的家人朋友都进入这堂——一生必须要上的一堂课。
两位母亲进入这堂课时,一位70岁,一位62岁。母亲嘛,对于女儿和媳妇那是无条件大力支持的,基本是一叫就参加了。而爸爸们是颇费了一番周折。
我的父亲理由是:我年纪大了,上课特别你们打坐这事不适合我。2013年9月,我带上父亲母亲,开始自驾前往大理,计划是我和母亲去上大理第一期(五天的初级班),然后父亲在问古斋悠悠然等我们下课,再一起去丽江,在丽江和刚放“十一”长假的先生儿子回合,再往香格里拉和德钦旅游。结果就在开课当天上午早餐时,问古斋的汤老先生一句:“老大哥,你来都来了,何必在外面等呢?一起去上课吧…”于是,老爸就欣然进了课堂(那是历史以来最长的一次初级班(5天),在课上,又上了历史最长的一节长达六小时的课)我非常佩服当时已八十高龄的老父亲,居然全程不迟到不早退不离场。
家公爸爸不进课的理由是:要有一人留守家中照顾孙子,奶奶去修就可以了。于是,同样打了张旅游牌。借着北京开课的好消息,带着两位母亲和家公爸爸去游学(首次进京,特别渴望亲自去看一看北京天安门,看望“毛主席”…),没有例外地,当在开课酒店住下后,家公爸爸就顺理成章也进了课堂。
说到孩子爷爷奶奶的在课堂,我观察过,基本两老都是在打盹的多…特别是家公爸爸,因为有车祸后留下的腿疾,是难以坐下,更难以盘住腿的。但每当我力邀两老复课时,都是“有求必应”的。
我的母亲是从一进课就感动于这堂课,回来后就开始精勤用功了,自此以后,母亲退休生活无比充实起来——打坐、读经典、听佛乐、打打太极球,常听母亲说:没空,做功课忙!三十年高血压病史,就在每天的用功中维持着,平稳着,下降着…
这么多年,四位老人同时上课,只有过两次,那时,南宁课堂还专门配备了精进的老人助教,比如石叔,彭阿姨……用他们的分享去带动家人更精进。
这几年,四位老人不愿来课堂了,比如母亲说:“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腿脚不利索,你去忙你的,我们去上课,你要分心照顾我们,会让你工作受累,而且麻烦…”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前几个月,家婆妈妈把还崭新的,没用过几次的两套垫子让我带了回来。所以,对于进课这件事,父母的接受,皆源于“爱”。同时,我也在反省自己的不上心不用心。因为是父母,不住在一起,就忽略了对父母功课的服务和跟进…
“孝顺父母不能等”,特别在父母慧命成长这个点上。我能理解佛陀上天为母说法之意义广大!也更理解了地藏菩萨的大愿!相信走进【大学心法】,无论能否持续,走进的那一刻,聆听到晓东老师教授“觉知呼吸”的那一刻,一颗“慧命”的种子就已种下了,不急着这一生就见证所有成果,当经历了春生夏长,自然就会有秋收冬藏。
【220617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