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在职党员,促担当作为。一是明确在职党员的岗位职责,制定详细的岗位目标和任务清单。建立在职党员工作台账,实行工作任务跟踪和绩效评估。通过周汇报、月总结、季考核的方式,督促在职党员积极履行职责,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针对在职党员的不同岗位需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建立在职党员学习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在职党员工作经验分享会”,让不同部门的党员交流在服务群众、推动工作中的有效做法,拓宽工作视野。三是将在职党员的工作表现与职务晋升、评先评优挂钩。在年度考核中,优先推荐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党员参加上级部门的表彰评选,在内部晋升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业绩优秀的在职党员。
抓无职党员,促设岗定责。一是根据社区实际需求,在社区设置环境卫生监督岗、邻里纠纷调解岗、政策宣传岗等,明确岗位职责。通过党员自荐、群众推荐和党组织统筹安排的方式,确保无职党员能够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二是开展无职党员岗前培训,明确岗位要求和工作方法。建立无职党员岗位工作指导和帮扶机制。由在职党员与无职党员结成对子,对无职党员在岗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三是制定无职党员岗位工作考核标准,从工作态度、工作成果、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对表现优秀的无职党员进行表彰激励,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抓流动党员,促联系服务。一是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详细记录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外出地点、从事职业、联系方式等内容。要求流动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报告自己的流动情况,及时更新信息库。二是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QQ群等,及时发布党的政策、家乡发展情况等信息。定期组织流动党员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参加党组织的学习、讨论活动等,让流动党员在外地也能参与党组织的政治生活,增强归属感。三是组织返乡流动党员参加创业培训和就业招聘会,对于有创业意愿的流动党员,给予项目咨询、资金扶持等方面的帮助。鼓励引导流动党员将在外地学到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带回家乡,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
抓离退休党员,促余热发挥。一是建立离退休党员定期走访制度,党委和社区党组织定期上门看望离退休党员,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与当地医院合作,每年为离退休党员提供一次全面的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跟踪他们的健康状况。二是根据离退休党员的特长和兴趣,成立离退休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关心下一代、文化传承、社区公益等活动,发挥余热。建立社区事务离退休党员顾问团,在社区环境改造、文化建设等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在全镇范围内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提高离退休党员的荣誉感和积极性。定期举办书画展、文艺汇演等离退休党员风采展示活动,激励更多的离退休党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抓困难党员,促帮扶救助。一是对年老体弱、生活困难党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实施帮扶激励式管理,建立健全困难党员保障激励、关爱关怀机制,依托阵地优势开放社会工作室为困难党员提供康养系列服务。二是利用辖区内医疗资源,跟辖区家庭医生合作,组建医疗志愿者团队,为困难党员建立健康档案,不定期上门为他们提供医疗救治服务。三是开展结对帮扶,由网格员进行包联,及时跟踪了解困难党员生活身体情况,及时将困难党员纳入社会救助范畴,在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向生活困难党员倾斜。四是加大走访慰问,每年“两节”“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进行走访慰问,了解其思想动态和诉求,有针对性地为其解决困难、送去温暖,通过帮扶激励式管理,切实解决困难党员实际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