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平时因为喜欢阅读,所以就有关注和收藏一些书单,原本的目的是希望能看到更多好书,避免自己出现书荒的情况,不过我显然是高估了自己,对于一个非从事阅读相关工作的人来说,一年能有52本的阅读量已经是很高的水平了,在我的了解里大体是这样的事实,不算多久以前的,就是从现在往前稍稍走两年,值得看的书估计都不止这个数了,之前给自己定的阅读方针是“修学储能,先博后渊”,不过现在我却很困扰,因为按现在的信息量,我估计就是拼命读也没法达到博,更别提渊了,原本立意是希望自己能广开眼,多见识,避免目光狭隘,但现在由于信息量等原因,我觉得自己能对一些方面方面简单涉猎都已不易,所以最近在选择下一本阅读的时候,还是会有纠结的情绪浮现,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以及可以涉猎的太多,反而不知该如何下手,原本阅读是希望自己成长,现在反而有点不知道该往哪成长,该成长成什么样子?
就好像科学,在科学没有成立以前,社会上的很多理念观点都是固定的,都是说一不二的,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你可能会觉得那是封建,那是禁锢思想,这我非常认可,科学是一个求真的过程,我们原本就是要追求一个确定的终极的答案,但是现在似乎对于任何现象,任何事,好像没有谁敢一言定论,我们总是习惯加上各种假设,然而假设不同,结论也就不同,且又各自都成立,这样的发展似乎是违背了科学最初的初衷,验证真理的唯一性?
感觉好像很多事情并不会按照你的初衷发展,即便初衷是正确的,且具备严密的逻辑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