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春秋阁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文夫子,武夫子,两个夫子”,下联是,“著《春秋》,读《春秋》,一部《春秋》”,文夫子孔子和武夫子关羽就这么联系到了一起。
但是,孔夫子所作的《春秋》和关夫子所读的真的是一本《春秋》吗?
《三国演义》里说,关羽离开曹操护送二位嫂子去找刘备,途中夜里休息的时候,关羽就拿出一本红宝书《春秋》,在烛光下认真学习起来。
夜读《春秋》,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三国演义为关羽所打造的经典形象。关羽为什么总是在夜里读《春秋》呢,很多人对此的回答是:“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俱。
孔子亲手编订《春秋》,本书一出,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所有地乱臣贼子都会胆战心惊。关羽之所以夜读《春秋》,是为了衬托出关羽高大上的忠义形象,与曹操这个小人划清界限。
我们若把推论更进一步:如果我们就是所谓的乱臣贼子,如果不小心翻开了《春秋》,并且也一次性的把它看完了,那结果会是什么呢?
等等,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问题就是,如此枯燥的书,怎么会一次性的把它看完呢,又怎么会继续读下去呢?这一点,我们就有理由怀疑《三国演义》中描绘关羽夜读《春秋》这一桥段的真实性了。
这么枯燥乏味的书,你到底是如何看得津津有味的,真的有些不可思议。
按照传统的说法,《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文献,修订并且整理而成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可以说,《春秋》就是一部鲁国简史加鲁国的国际关系简史。
至于“简”到了什么程度呢,基本每年只记几件事情,每件事只有一句话。我们来看一看其中一段: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三月,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秋,大水。冬十月。
翻译成白话,整本书都可以这样翻译:某年某月,我国领导到某国访问;某年某月,某国攻打某国,赢了;某年某月,某国攻打某国,输了;然后,一年就这么完了。
就按照这样的翻译看下去,你就会发现,没了,整本书都是在讲这些内容。无论是大大小小的安排,都这么被一笔带过,从不交代前因后果,也不说明白是非曲直。
《春秋》上上下下一共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也正是因为这部书,这段时间也因此得名为“春秋”。
那么,有很多人相信,既然孔子编订了这本书,就一定有孔子的道理,不可能就这么平白无故的就写下这么多字。孔子经常哀叹礼崩乐坏,那么就一定会对历史做出政治正确性的解读,也就是说,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坏人坏事,让那些坏人们心生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