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一句话触动---自己教育方式的调整跟不上孩子的成长速度。所以真正叛逆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仔细想想,确实有道理。2岁3岁的时候希望孩子能够自己吃饭并且好好吃完,就说吃完奖励一个棒棒糖,再大一些。5岁到6岁的时候希望孩子能够不挑食的吃完,就说吃完奖励一个玩具。孩子在长大,我们的奖励由棒棒糖变成了玩具,但是方式并没有改变。我们的孩子在长大,我们心中有没有做好因为孩子长大而自己也去成长呢。这是个问号。
我们其实未必有孩子勇敢,我们其实未必有孩子纯粹。我们恐惧的东西更多,在意的东西更多,而孩子很纯粹。我们让孩子专心致志的去学习,去探索,把每一门课留下的作业认认真真做完。我们的工作也能做到这样么。未必。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既要给他设置规则又要给他一定的限制,掌握好这个平衡才是父母要一直探索的功课。而这个平衡其实是非常难于掌握的。比如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不被欺负,但是孩子慢慢变得很强。怎么做到不被欺负的时候也能不欺负别人,这就是一种平衡,这个道理不是A老师跟你分享一下B老师跟你沟通一下就立马修成正果的。这个必须是经验积累,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去总结经验,我们时刻相信我们的孩子也有总结经验的能力,只要你去沟通和尝试,他就会习得。前提是你得让孩子有试错的机会,前提是孩子如果做错了你得有足够的心胸去接纳并且总结。这些智慧总是因人而异,因为孩子也是因人而异。
所以很多父母会感谢自己的孩子给了自己第二次蜕变的机会,我突然也明白了。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小时候会跟孩子抢玩具,再大一些会给孩子取外号,再大一些会打架,再大一些还可能会碰到早恋等,每个阶段不是家长都能够有经验,不是每个阶段家长都能处理的游刃有余。我们都是第一次当家长。也是第一次碰到。但是处理问题的不同就在于这个问题的认知和家长的心胸和格局了。这真的是一种修炼,也是一种我们再不停攀登过程攻克难题的修炼,有点像是游戏里面的升级打怪兽。我是认同的。
我还是一名一年级的家长,慢慢会变成很多级的家长,我也知道前面的路会有很多困难。我也允许前面的困难和难题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会修炼好我自己。去面对。去坦然面对。去接纳,去理解和坚守。我们也会因为孩子变成一个有耐心和更勇敢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