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英国文学名家毛姆的经典作品《月亮和六便士》。文学经典,应该细细品味语言和故事情节,才能感受其中韵味。但也着实佩服此书的解读者,二十多分钟的时间,把本书的精髓总结梳理出来,堪称精湛,也学到许多不同视角的了解。
书名里的六便士,是当时英国面额最小的钱币,它和月亮一样,圆圆的、亮亮的,但它的尺寸和重要性又远远比不上月亮。毛姆选择用六便士来比喻现实与悲哀,用月亮比喻理想和崇高,借书名提出了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永恒问题:到底应该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眼前的苟且和远方的田野。
理想和现实构成了我们的生活,陷入生活困境的我们,如何活的自如,轻松前行,便依靠理想的力量引领。当一名专栏作家,舒适的田园生活,美好的面容和身材,开一家咖啡厅或书店,坐在夕阳下的塞纳河畔……然后我们为了理想而努力,或许最后抵达,或许一直在路上。我记得以前有位朋友起他丈夫准备办一所工厂,虽然她知道或许并不会成功,但这是丈夫一直以来的梦想,她说,人这一生,就是为梦想而活的。
书中的主人公为了当一名画家,抛弃体面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只身去巴黎学画,最后客死他乡,临终还让妻子焚烧了他倾尽一生而作的壁画。故事简单,并没有跌宕的情节,那么问题来了,这么一个人人张口就来的故事,为什么会成为毛姆最受欢迎的代表作呢?答案就要从它的文学价值上找。毛姆被人称为“讲故事的圣手”,拥有深刻洞察力和丰富的经验。他重视人物刻画和情节设计的特点,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细细想来,《月亮与六便士》广为流传的原因也许就在于它提出了一个芸芸众生必须要面对的永恒命题。日常和理想,世俗和艺术,平庸和天才,这些激烈的冲突在毛姆笔下显得那样尖锐。他之所以把人物写得那样极端,实际上就是逼着我们思考这些问题。历史上的每个时代,世界上的每个地方,都有人为这样的苦恼所折磨:到底应该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什么样的人生算得上不枉来世间一趟?可以说,大部分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都要面临这样的精神危机。当才华的灵光停驻在不安分的、甚至相当自私的躯壳上时,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种矛盾?如何正视那不可复制的才华?所谓的眼前苟且与诗和远方之间的关系,我们究竟该如何处理,才能保持内心的平衡?这些不可调和的矛盾没有任何标准答案,对它们的思考本身,就构成了文学的部分意义。只要人类还在面对这些内心挣扎和艰难抉择,《月亮和六便士》就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