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在分析的时候不仅仅是笼统的分析身体、情绪、思维、意志。要将颗粒度细化,之前每次听说要将颗粒度细化,以为只是指时间颗粒度,原来其他其他三项也有颗粒度。比如身体变化,你要具体一点,你不舒服,具体是什么不舒服呢,这就督促我就要去了解身体构造了。情绪具体是什么情绪呢,情绪是由事件+信念引起的,那么具体是什么事件,什么信念呢。思维颗粒度,就是你的注意力了,主要就要通过时间记录。这个我发现我每次都不记得记录,可能我之前的颗粒度都比较粗糙,都是以几个小时来计算的,那么先从大一点的颗粒度开始。每天晚上睡觉前定个计划,定个闹钟中午,下午记录一下自己的时间。觉察一下自己计划跟实际的出入在哪里。意志那么就是目标颗粒度了。以终为始,你想你死后,你理想中的你应该是个什么样子。那么怎么去定义呢,我刚刚突然想到我们可以用人生的角色来定义。你在这些角色中你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人的一生的角色包含子女、父母、学习者、工作者、爱好者、持家者、公民这几个角度。
今天我觉察到,其实听书我也还挺适应,之前以为我的学习方式不适合听书,就给自己定义了一个标签,自己不适合听说,自己更适合视觉学习方式。现在突然发现,只是因为各种外在因素打扰,比如我在漱口时听,我会因为周围的声音比较大,导致我听不见,我就觉得不适合,其实这个可以通过带耳机解决,或者将声音调大来解决。这就也从侧面说明,切勿给自己定标签,定标签容易让自己固话,从而让成长式思维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