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地势平坦,高低起伏不是很大。于是水的流向有很大的随意性。于是出现了草原上的河流特别的弯。
我相信我的解释应该比较合理.由于草原地区落差小,流水几乎可以随便流动.所以草原的河流特别的弯曲.而丘陵\山川地区的落差较大,其河流的走向就顺着低处延伸.可见河流的走向最直接的因素应该是地区落差.
至于为何草原地区落差小,山川丘陵地区落差大?我想这疑问是另外一个了.
昨天发了个贴,发现大多数人对大宋干的最大蠢事三易回河根本没什么概念,于是转发一票文章,让大家了解一下:
北宋初年,辽朝强大,1005年宋辽签定盟约,一位叫李垂(此人贡献了一个成语:趋炎附势)的士人写了一篇文章,认为黄河河道会持续北移(从汉朝到宋朝,黄河河道确实北移了),最后会流入辽朝境内,契丹人便可顺流而下,黄河天堑不能再护卫开封京城。
这反映的是古人对自然的粗浅认识,实际上不那么正确。
但是1048年,黄河下游小规模改道,向北数里,宋朝君臣受到极大刺激,认为李垂所言是真,一旦最后黄河流入辽朝,契丹水师直接南下直扑东京……我的妈呀太可怕了!于是宋朝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黄河改道工程,史称“三易回河”。基本目标是让黄河笔直向东而非向北。
于是在宋仁宗年间,宋朝开始第一次作死,想引黄河改道六塔河东流。当时欧阳修看出来这个计划完全是在作大死,劝阻无用。负责具体实施的河北转运使周沆也发现如果:“全河东注,必横溃泛滥,齐、博、德、棣、滨五州之民皆为鱼鳖食矣。”周沆提醒上面人“此五州者,素号富饶,河北一路财用所仰”,千万不要拿自己的粮仓开玩笑。
但是无所畏惧的宋朝还是完成这个坑爹工程,于是1056年,宋朝塞商胡北流,入六塔河,不能容,是夕复决,溺兵夫、漂刍藁不可胜计。
这次六塔河决堤直接冲废半个河北。河北最重要的军事重镇定州路,仁宗年间兵额十万,六塔之役放完大水,神宗重造兵籍后只有兵额两三万了。
但是如此惨痛的教训却制止不了宋朝继续作死的决心。宋仁宗一死,宋神宗继续在王安石的怂恿下搞回河工程。常人都知道黄河改道是因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导致,话说水往低处流,现在想恢复黄河古道已经不可能,但是宋神宗非要试试看。
结果这次直接导致黄河夺淮入海,凡灌郡县四十五,而濮、齐、郓、徐尤甚,坏田逾三十万顷。
这次曹村决堤一口气冲掉了三十万顷田地(3000万亩田)不说,还直接玩坏了黄河的下游水系,黄河开始乱流,后人感慨:黄河夺淮入海自宋始。
当年苏轼也在徐州,差点也喂了鱼鳖,之后骂主张回河的人说:“汝以有限之材,兴必不可成之役;驱无辜之民,置之必死之地。横费之财,犹可力补,而既死之民,不可复生。”
这次人为改道还给宋朝留下了一个地狱级难度的任务:治理黄泛区。由于水系被破坏,黄河乱流在北方制造一个庞大的黄泛区,此地大河行流散漫,河内殊无紧流,旋生滩碛。
面对如此惨状,宋神宗认怂了,表示老子再也不搞什么回河了。
但是宋神宗不搞了不代表别人不会继续搞。宋神宗死后,宋朝本来“生命不息,作死不止”的原则又开始搞回河工程。宋神宗的儿子宋哲宗这次干了一件比他老爹、他爷爷都作死的事,直接让黄河回流故道!
当时黄河故道的河床因为非常高了,这帮宋朝君臣竟然又把这条地上河引回来,太TM有种了。
于是,在1099年,黄河又决堤了,河决内黄口,东流断绝。
这次水灾有多严重,超巨型的特大洪水啊。黄河从高耸的河床上冲下来,居高临下,连山上的禹庙都给冲掉了。
宋哲宗哀叹:元符二年之水,三门开元所建「圣德颂」并大历年重修「禹庙」皆在山顶,悉遭漂没。盖自开元、大历以来,水未有如此之大,非堤之过也。
经过这三次折腾,河北、山东、苏北等地基本上被冲成了白地。
宋哲宗死后,宋徽宗即位,曾经有十万兵额的河北重镇定州,现在尽数不及六七千人。
不仅定州,曾经富饶的河北都是千里萧条无人烟,有人提出河北是宋朝边防最重要的基地,现在河北废了,拿什么抵挡外敌呢?“自永静以北居民所存三四,自沧州以北所存一二,其他郡大率类此。千里萧条间无人烟!去年虽丰无人耕种,所收苖稼十不一二!河北朝廷根本,密迩强敌.居民流散仓廪空虚,城郭不修甲兵不利,万一有警何以为计 !”
几十年后,金兵南下,如入无人之境。
如果宋朝没有三易回河这样的瞎折腾,河北保持宋真宗时期的状态,估计北宋没那么快玩完。
宋朝君臣持续做死,坏田过三千万亩,数百年来水未有如此之大,“河北千里萧条间无人烟”。空耗国力,使得北宋国虚民穷,被金朝铁蹄直接踏破。李垂获得成就:文章灭国。
金朝接手华北,也接手了一地烂摊子
“大定八年六月,河决李固渡,水溃曹州城。“
”十一年,河决王村,南京孟、卫州界多被其害。“
”十七年秋七月,大雨,河决白沟。“
”二十年,河决卫州及廷津京东埽,弥漫至于归德府。“
”二十六年八月,河决卫州堤,坏其城。至二十八年,水息。“
”二十九年五月,河溢于曹州小堤之北。“
金世宗完颜雍在位二十九年,内外皆安,唯独和黄河搏斗了一辈子,临死估计都在恨李垂,他孙子完颜璟即位后发了狠,治河!用吃奶的劲儿治!!!
但是此时黄河的情况已经大大不妙,北宋末年杜充妄图决河阻碍金军(好耳熟的剧情)导致黄河南下夺淮,金朝初年黄河得不到照顾屡屡泛滥,已经形成了数股分水河泄入海中,究竟怎么维护呢?金朝最繁华的经济区是济南一带,当然希望倚靠水利,于是田栎建议放水入梁山泊,由南北清河分流,这样对山东和中都(今北京)有益。换句话说还是北流不要东流,反正金朝不怕契丹人。
然而黄河表示妈妈怎么流不用你管:“八月,河决阳武故堤,灌封丘而东。”
没办法了,那就顺着黄河来吧,按照规划,黄河改为东流,去掉北流,还是李垂先生的那套。
“于中道疏决,以解南北两岸之危。凡计工八百七十余万。“金朝当时人口5300万左右,可以说丁男都被拉去堵黄河了。这时候成吉思汗已经开始着手统一草原,准备向金朝开刀了。
金朝时代,黄河灾祸不断,金朝末年,赋税全部用来治河,国家财政日益枯竭,以至于蒙古仅用28年就灭掉了金朝。李垂获得成就文章灭国x2
金朝灭亡,黄河依旧任性,至元九年,黄河给了忽必烈一个下马威:“卫辉路新乡县广盈仓南河北岸决五十余步。八月,又崩一百八十三步,其势未已,去仓止三十步。”显然去掉北流让黄河再一次不稳定了,新兴的元朝继续治理黄河,但是究竟该怎么引导黄河,大家依旧莫衷一是。有人主张继续搞北支流分水,而有人认为现在的入海口已经可以了,在大臣们积极讨论的时候,黄河年复一年的泛滥。
元朝末年黄河泛滥,元顺帝以贾鲁治河,征集百万民夫疏导。为此民怨沸腾,终于有一天,民夫们挖出了个残疾人石像……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元朝亡。李垂获得成就文章灭国x3朱元璋称帝的洪武元年,黄河马不停蹄的继续泛滥,翻翻明史河渠志
不过可喜的是,到此时,黄河北支流终于逐渐断绝,只剩下向东去,在连云港一带入海的南支流了!经过近三百年的不懈努力,李垂先生文章里的目标:黄河东流终于实现了!至此中原大地广有屏障,再也不用担心朔河南下的契丹铁……欸?契丹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