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晨读感悟:与孩子沟通,你会吗?

孩子从出生开始,每一天,妈妈都在用各种方式与孩子沟通。一个微笑,一个亲吻,一个抚摸,妈妈以为自己是最了解孩子的那个人。但,孩子每一天都在变化。孩子的成长期常分为0-3岁,4-6岁,6-12岁,13岁及以上。华德福将孩子的成长期分为0-7岁,7-14岁,14-21岁,以7岁为界,展示孩子不同生长周期的成长特色。所以,不同时期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行为特点,家长不能总以同样的沟通方式对待孩子,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变通。

昨晚,熬夜查攻略,看评论,做剩下几天行程。

将自然科学博物馆、美术馆、大学、农场、爬山等安排一起,自认为妥妥的。

晨起,将计划讲给孩子听,她说:这些地方我都不想去,我想跟果果玩。

当时,我傻眼了。这费了大半天研究出来的行程,说不要就不要,太太伤心了。

转念一想,这是亲子旅行,孩子不同意怎么办呢?于是,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这是为谁而来?

旅行的主角是谁?

旅行者的需求是什么?

我在与谁沟通?

她的需求是什么?

什么能激发她的兴趣?

答案很快就映入眼前:

我是和孩子一起旅行,应该关注彼此的需求!

我在与孩子进行沟通!她最不开心的是不尊重她的意见!她想与小朋友一起玩,她有同伴陪伴游玩的需求。

于是,我收回自己昨晚的安排,与孩子一起讨论。跟谁玩,怎么玩,具体的安排是什么,彼此最看重的是什么。我抛出了几个问题,孩子认真地分析,她说出她的想法。我认真倾听,基于彼此需求的讨论,基于解决问题的讨论,比预想地顺利。

决定很快出来了,前两天跟同行的一个伙伴玩,后几天与新来的朋友一起玩。原来,同伴不离不弃,她最需要与孩子游玩。

感悟:有效沟通一定要关注沟通对象,其需求、兴趣、困难都是沟通前必须了解清楚的。对于亲子沟通,一定不能先入为主,以家长的视角看待孩子,高高在上,强权压制。当你蹲下身子,调整心态,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换位思考,沟通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