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围绕着“安娜”与“列文”两条线进行发展。
安娜执着追求爱情,最终却丧也失了爱情,卧轨而死。
列文追求人生的意义,最后在与佃户的交流中意外找到答案。
爱情追求与精神探索似乎是生命长河里永恒的主题,所以从安娜与列文身上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两个人在小说里并没有太多交集,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点---真实,并遵从自己的内心。
每个人在各自的世界里都是孤独的。
《刺猬的优雅》
俩人的相遇很浪漫,荷妮说出那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小津先生不自觉地接出下句“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从那刻起,他们的故事就开始了,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一起说了很多很多话。
他们俩整个相处过程中,最打动我的一个场景是,荷妮穿着小津先生送的衣服,围上漂亮围巾,出门和小津先生约会,碰到楼户中的住户,住户没认出荷妮,还称她为夫人。
荷妮欣喜且惊讶地跟小津先生说“她没认出我”。
小津先生当时很温柔地回复句“她从来就不认识你”。这真的是一句很温柔的话。
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
卡夫卡的《变形记》
晦涩难懂 最初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其实是因为这个译本的插画觉得很熟悉,选自毕加索的作品《梦》
卡夫卡的中短篇小说里唯独《变形记》我觉得是最好读懂的,有人说这本书是世界上最残忍的书,荒诞而又真实。
“一个人突遭不幸,成了别人的累赘时,他与周遭人的关系也会变化,这种变化撕掉了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的面纱,暴露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前言有一段关于作者卡夫卡的描写:
当陌生感成为一个人的主宰时,他便不得不从他生活的世界返回自身世界,这样孤独感便成为了一个必然的产物。表现在卡夫卡身上,这种孤独感不仅是在生活中、人际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领域里
“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尊敬他,可是完全不可能与他成为知己;在他的周围,仿佛总是围着一道看不见摸不透的墙。他以那文静可爱的微笑敞开了通向交往世界的大门,却又对这个世界锁住了自己的心扉,却始终以某种方式保持疏远和陌生。”
我时常会思考我为什么会不那么容易与人产生亲密关系,朋友甚至是家人,就如上面所描述的,在我的周围,仿佛也总是围着一道看不见摸不透的墙。
阅读了卡夫卡之后,似乎释然了许多。我就是这个样子啊,孤独也只能是常态,所幸,找到了那一片好的藏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