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居的艺术》学而思 Day7 by 香帅彭彭
看完千聊,被彭彭的通识教育理念刷新育儿观,听完带读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今晚注定不眠夜了。
回想自己的这几十年,想当初也是一个会思辩会提问的人。高中时,我一直对政治老师的那一句“人不可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记忆犹新,只记得当初老师的回答便是“因为水是流动的”。而今我也慢慢领悟其深层含义。初中时,老师告诉我们“国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当时我便思考,那为什么老师同时要教我们学会分享。当然,这个至今没人回答我,长大了也便不言而喻了。小学时,也算是个小书虫,那会条件有限,一直在学校借书。但自从小学毕业考语文拿了全区域第一,从此便致力于各种作文选,之后便可想而知,慢慢与书籍两两相望,疏途不归。彭彭说“ 《教育的目的》的作者怀特海德说,他在社会上见到的最有教养的一类人是“人到中年,但没有接受过教育的聪明女性”,因为她们天资聪明,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但因为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因此免于“惰性知识”的荼毒。” 有时候我真的在想,会不会我不好好上学反而今天会更有成就。
对于彭彭的爱,我无以复加,认可从心底油然而生。与其说是认可,不如说是大家三观一致,当然这或许也是抬高了自己。彭彭说她注定曲高和寡,注定小众,这便是我最爱的地方。想当初我也是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以中医育儿日记的形式在自己的公众号大肆宣扬中医育儿的理念,当然也是同样的曲高和寡。我理解大家普遍的知识认定,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更没有专业背景,但是我是秉着一颗爱孩子的心,一直学习实践并总结着,想称“业余的专家”也不为过,只是没有人颁发证书而已。所以彭彭的通识教育理念会不会为大众认可我不好说,但是我是会非常执着地追随的。
无独有偶,今天朋友又转发了一条刘丰老师关于人类四维宇宙空间的链接。这个视频我在半年多以前便看过,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老师,用科学诠释了佛教中关于经文的能量以及人类能从高维宇宙空间调取信息,即所谓灵感的来源。其中最为让我警醒的一句话便是“ 人类往往会得一种受限于知识障碍的病,即所谓的知识病”。不知道这句与“学校是一个让孩子变笨的地方”有没有异曲同工之效。
对于刘丰老师的关于塑造孩子本自俱足的思想我是不能再认可。然而... 然而...今天我睡不着的重点来了。
想当初,孩子在放日本寒假的时候,我给孩子上过一阵寒假小课堂,本着彭彭理念,一篇小古文会从多维度延展,地理,历史,文学甚至是绘画和自然,并辅以表演,孩子都上得很欢。然而... 然而...
从寒假营刷题开始,我真的觉得自己在一步步退化,毕竟刷题会建立在很多知识理论基础上的,哥哥脱离国内教育一段时间,语文有点跟不上,而数学又是我的弱项。孩子每天赶得很累,虽然一直在做战略调整,但是目前我的自我感觉是自己在失控,在偏离,每天都要给自己勒缰绳,但依然在慢慢地向“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靠拢。孩子几乎没有自己的思考时间,甚至刷题刷多了,知道要引导孩子多角度思考,但时间一紧或者一急便自己代劳或者批个勾就结束了。知道这样不对,每天晚上给自己警醒,第二天又打回原样。有时居然会恼怒于孩子问一些“全世界... 所有人都...” 之类的问题,还觉得他问得很无稽。几次孩子对我的有些行为或知识有质疑,我明知道这是孩子在长大,慢慢地有自我意识,而我也会恼羞成怒。辅学时,孩子多问几个问题我便没有耐心。最致命的是,我感觉自己最近已经没有脑洞了,只是一个会安排孩子的机器。家庭辅学的状态也是时好时坏,个人处于极度不自信的状态。常常自我否定自己的能力,有时甚至会觉得很无助。
这两天在看“孩子,请把手给我”这本书,触动很大,早上看到闺蜜发的文章,勾起了我的回忆,原来我当年的初心是这样的。再加上彭彭关于通识教育的意识刷新以及彭彭智慧圆融的解析,透彻、清晰、真实,让我有大彻大悟之感。谢谢彭彭,今天注定是我要改变的一天。其实刷题本身并没有错,知识本身也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能让自己成为知识的奴隶。
意识胜过知识。虽然觉得自己在知识面上确实有欠缺,不过庆幸好在一直有一颗愿意时刻把自己洗白白的心,且有着时刻想改变自己的意识。改变从现在开始。“我为什么要家庭辅学?”“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