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省提出“省属国企拿出不低于50%的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金三银四”,又到了校园招聘季,笔者最近也是参加了各种由头的招聘会、推介会、促进会、洽谈会……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也在思考着“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招聘会吗?”
曾几何时,我天天背着易拉宝和三脚架奔波于各种校园招聘会的时候,我当时就得出了一个结论“优质的校园招聘会是企业的HR在收学生的简历,劣质的则是学生在收企业的招聘简章”。事实上说组织招聘会的成本是多元的,很多的HR在“金三银四”都在疲于奔命穿梭在各种招聘会上,但是效果真的不好说。
关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笔者在2020年时一次分享中提出了“三步走”的想法,“就业好”、“好就业”、“就好业”。言下之意目前从供需关系的角度说,目前所缺的不是企业更不是说所谓的“就业机会”,最紧要的是“就业观念”的转变及个性化求职诉求的分析与解决。HR考虑的是“员工价值”,更多求职者考虑的是“生活成本”。
所以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招聘会吗?这是需要我们仔细思考的。相对于动员企业参加招聘会,真正动员求职者个体能够参与到“就业”本身的难度就会更大些。对于“准就业群体”而言,“就业意愿”与“就业能力‘同等重要,但很显然要扭转“就业意愿”的难度会更大些——虽然近些年我们也做了很多针对于求职个体的就业技能方面。
所以话题就聚焦在“有能力无意愿”的准就业群体,才是我们从社会维度或者层面上更应该去投入精力去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