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又一次睡着了笔记迟到。昨天白天在家里办公,也办了好几件事儿。最近在给新公司寻觅准合伙人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能否达到默契,让彼此的沟通成本降低。
沟通,是一件特别容易但也特别费劲的事儿。
怎么说呢?如果跟在同频的人沟通,很多事情“点到为止”,就特别通透,特别清朗。你会感觉,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方想说的,对方想听的,得到的反馈也是正向,有互动的反馈。这样的沟通是有效的。
而高效的沟通,在有效的基础上,还需要一些默契。这种默契来自于长久的搭档,对彼此的了熟于心,知道彼此的为人和做事的风格,也认可彼此的为人和做事风格。
很多时候的高效沟通,高效到不需要沟通。一个眼神,一句话还没说完,下一步要做什么,下一句话想说啥,都知道了。这样高效的沟通,沟通成本接近于零,彼此的默契程度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此生有一两个这样的事业搭档,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而遇到沟通特别费劲的时候,大家估计都有类似的感受:感觉说了一大通,对方完全与自己在不同频道,或者自己表达的事情传达到对方的时候,总被“曲解”,甚至怀疑是自己没有表达清楚吗?还是对方压根不知道在说什么。自我怀疑与彼此不信任,由此产生。
遇到沟通特别费劲的时候其实很少,但如果真遇到了,试图去改变现状难度很大。如果在招聘的时候遇到,就直接pass吧,这样的人实力再强也没有办法,因为“无法沟通”。这是一件很难逾越的鸿沟。
今天与准合伙人的沟通,就让我们彼此感到了特别高效和默契,他的反馈是:觉得我们的沟通“特别简单”;我的反馈是:沟通成本低很重要。
因为未来的分工是明确的,各自主管一摊事儿,真的要做到分工明确,权限清晰,是需要彼此信任和沟通默契的。
虽然我们还没正式在一起合作,但沟通非常顺畅这个前提让我们的合作成为可能的同时,也加速了合作的进程。
最近也有一些小伙伴想加入刚刚成立的稻禾传媒。大家稍安勿躁,我需要一点时间来筹备公司的资金和项目储备,一旦资金运转上去了,会招贤纳士,到时候,“沟通高效”将成为我选择同行之人的“第一标准”。
也期待大家持续关注稻禾传媒的动态,我们是一群有爱有梦想,敢闯敢拼的年轻人。这个集体将拥有分享和学习的基因,这也是我的成长基因,有时候再与大家分享,我对于团队成长的一些自我建设和看法。
笔记让各位久等了,抱歉哈。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