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可能都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毕业于不错的学校和专业,有着漂亮的实习履历,工作兢兢业业,有一两项出类拔萃的能力,也能得到领导和专家的肯定。他们性格讨喜,相貌也并未愧对社会。但却一直在不靠谱的工作单位挣扎,一直在“考虑换工作”。那些单位有的有着离谱的管理和文化,有的目无法纪,有的薪资待遇低到难以生存。我们有时也感叹,这些工作能力挺强的人差了点运气。
真的只是运气不好吗?显然不是。他们工作能力不错,但是找工作的能力却差远了。如果你或你的朋友也有此类困扰,不妨看看,自己找工作时,是不是也有以下的错误与不足——
一、缺少变通和挑战的勇气
工作一段时间后,我们可能会发现,公司前景、单位文化、发展空间、自己每天所做的事、薪资待遇等与自己的期待不符,或是因不能顺应市场趋势,开始走下坡路。如果在刚发现当前工作单位不对劲时,没有提高警觉性和为自己蓄力,等形势更加恶劣时,没有勇气走出去,反倒惦记着那点不值一提的福利(比如离家近、公司产品没有竞争力但开的工资高、公司食堂的餐便宜又好吃等),不敢轻易跳出牢笼,害怕新一轮的风险,最终只能一边吐槽,一边在舒适区停留。
在这种环境里挣扎的人,犹如温水里的青蛙,抱着侥幸心期待温水变凉,结果往往是水越来越烫,直到把青蛙煮死。
发现事实与期待不符时,先和上级沟通,感觉到大环境的下滑时,先提出自己的改善建议,拿出可行性方案供决策者参考,沟通和提议能解决的问题,不必留给自己纠结。如果意见不被采纳,经过调研和沟通,你发现市场上确实有其他公司认可你的想法、能够且愿意满足你的核心需求,就可以勇敢地考虑走出去了。
二、没有持续的高质量输出
也有人在想“走出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陷入“走不出去”的被动。这往往是因为,当工作环境不如人意时,要么自暴自弃,对工作应付差事;要么把全身心都扑在了一个自己无法挽救局面的工作中。这两种选择都容易导致同一结果——没有持续高质量的输出,这时候想换工作,特别是急着换工作,自己的履历就会显得格外难看。
一位为多家互联网公司做过运营总监/顾问的诤友说过,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下,保持高质量的输出都是必要的,它能让你在机会降临时,有足够的竞争力去获得它。
虽然说,这个时代我们比以前有更多的方式去包装、推销自己,甚至有很多手段作假,但正如这个时代对产品的要求愈发苛刻一样,对个人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一个APP越以忽悠的方式进入到用户的手机,被删除和厌弃的速度就越快。一个人越以弄虚作假的方式爬上某一名企某一职位,摔下来的速度就越快。不论何时,提高自己的“产品品质”永不过时,永远不会错。
如果你擅长写作,就不要只限于读书和摘抄,坚持写下去才看得到进步;如果你不满足于每天为公司画辣眼睛的人设,你可以在业余时间画出你心目中有趣的形象和表情;如果你对策划感兴趣,不妨自己给自己布置些策划作业,分析网络上优秀的策划案例,再把热点和自己公司/目标企业的营销诉求结合起来。你说你匹配目标职位,就一定要拿出相关东西来证明你确实能胜任。
三、找工作方法不对
有些人找工作的途径单一,比如只固定看一两个招聘网站,获取的信息就比其他人少很多,多看几个招聘网站、论坛、豆瓣小组、企业官方微信和微博、企业官网等,你也许会发现一些自己原先不了解的公司,也许可以直接联系上企业HR。在同行群、优质同学群中,甚至会抢先知晓未对外公开招聘的岗位。如果你担心自己简历不够出色又善于撩人,甚至可以尝试在招聘社交APP上直接“勾搭”HR或其他负责人哟!
还有人没充分利用人脉资源,扪心自问,找工作前,你已经把身边所有可能提供信息、牵线搭桥的人问遍了吗?如果不好意思去求人、去麻烦别人,那就继续忍受着当前工作的折磨吧。哪怕身边人无法引荐,各种社交网络上活跃着你心仪单位的员工,你是否已一个个搜索和发私信过去咨询、求推荐呢?
四、花在找工作的时间上不够久
花在寻找工作上的时间不够,好工作降临的机会就会少。看一页招聘网站信息就去投简历,选中更适合工作的可能性通常会低于看几个网站、投多个不同单位的简历,像约会相亲一样,有比较才有高下,才知道哪个更适合你。只面试过一两次,被拒了,就彻底放弃了投简历,一般情况下,这时候你心仪单位的HR不会踩着祥云来救你,给你发offer的,倒多为一些留不住人的混乱企业。
花在研究目标职位的时间上不够,就容易与心仪工作失之交臂。研究目标职位,包括一早开始针对企业和行业同类岗位要求,做相应补习与积累;也包括对招聘信息上企业、部门、产品、社交媒体与新闻、工作职责与要求等全方位的了解分析;以及将自己简历修改得更加符合职位的过程。这项工作做得越早、越全、越精细,获得心仪offer的可能性就越大。
五、不善于做自我营销
有些人即使很优秀,在面试中也表现不出来,事后却懊丧不已,这就是吃了好产品没有好营销的闷亏。一些人对自己的能力评估偏低,俗称“骗子综合症”。
“骗子综合症”是一种心理症状,患者纵然功成名就,也依然无法内化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他们觉得一起共事的所有人都比自己有才能。一直担心其他人会最终发现TA的技术和能力是装出来的。他们自命为名不副其实的骗子,将成就归功于命运的垂青或是机缘巧合。似乎眼前的辉煌并非最终结果,意外终有一天会降临。
他们对自己的从业经历和业绩感到自卑,且不懂得适度包装。
认为自己是“骗子”的你,不妨多参考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小组评议的结果、上司的提拔和肯定、给自己推荐信的内容等,对以往取得的成绩,坚信那就是自己的成果,面试前,与你信任的朋友和导师聊聊天舒缓压力,都能够加强你的自信。如果你是女性,你需要知道,同一份工作,男求职者往往在认为自己70%符合要求时,就敢大胆应聘,而女求职者往往在自己已100%符合要求时,却认为自己仅做到了80%。
还有一些人则是正式沟通能力有待加强,表现为在面试环节中,因为语言卡壳、肢体语言紧张不自信等,让HR对他们的性格和能否胜任工作产生质疑。如果你有此类经历,先确定自己已经是个好产品、又已把目标职位研究的准备工作做完善。要是仍不能自然流畅交流,就在下次面试前,多请几个朋友辅助自己模拟面试,平时多训练面试技巧。
六、选择能力不够强
人们常说,选择大于能力。殊不知,选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你可以理解为决策判断力,或是把握机会的能力。有一些人总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最不适合自己的一条路,事后后悔不已。只期待多祈祷几次、多攒几次人品,下一次就能选对。然而,选择不是碰运气,如果不通过长期大量训练去提升自己的选择能力,下次选择仍然无异于盲目豪赌。
卓越的管理者,每天需要做无数选择,一方面,优秀的决策力是他们硬性要求,另一方面,长期密集的决策实战,又将他们的选择能力锻炼得更加强悍。当你认识到自己选择能力不够强,就该开始学着卓越管理者的决策方式,在平日大大小小的选择中,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信息和情报,用深入全面的方式去分析思考,尽可能详尽地对比优劣,甚至可以学些博弈学的知识,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选择能力。
还有人纳闷,为什么有些朋友,选工作完全是听家里安排,做的工作很有前途也很适合他们。自己每次换工作也按家里意见,可结果却事与愿违。很简单,那些人的家人在比你家人更深刻了解子女的基础上,知道子女更适合什么,从而能选出适合子女的那条路。我们不是他们,如果你不确定自己能够提高家人的选择能力,就狠狠地训练自己去吧。更强的选择能力会让你未来的工作更出色。
七、永远在准备
哪怕有一个更好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只要不能保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钱多、事少、离家近又稳定,他们就不敢轻易接受offer。
一是害怕再一次的失败,害怕放弃现有的一切之后,不久之后又有新的困难和挫折等着自己。可不论我们做什么样的工作,成长到多少岁,都可能遇到各种挑战和不顺利。生活不会因为你作出一个“暂时求稳”的选择,就停止对你的考验。而能否一而再、再而三地战胜困难,步步为营,则取决于我们作出选择后的每天,是否坚持学习、是否摆正心态、是否升级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能和这个高速巨变的世界保持一致的频率。
即使有再一次的失败,也很正常,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前几年如日中天的行业和公司也会因为未跟上发展趋势而衰落,可衰落的是工作单位,并不是你这个人。诺基亚公司没有及时采用安卓系统而倒闭,但跟上潮流提前自学好的程序员离开公司依然很容易被新兴互联网公司哄抢。纸媒经营状况每况愈下,但一样从中走出了优秀的自媒体人。这个社会对个人失败的包容性也远超过了以前,比起失败,在失败中没有思考总结、没有新的成长积累、没有改变,才更不会被包容。
二是对自己信心不足,总觉得自己不能胜任新工作,因为新职务中,有些技能是自己不擅长或没接触过的,所以当一扇机会的大门对他们敞开时,他们反而关上门,然后对自己说,我还是先学习一段时间,等相关技能熟练了,再找类似的工作吧。但是,并不是学会了这些技能后,就一定有新机会在那等着;就算有下个岗位抛来橄榄枝,也许又有了新的技能要求。我们不能等自己变得完美后再去找一份完美的工作,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在工作中把自己修炼得日趋完美,让自己和自己从事的工作同步成长,才更符合一般人的常态。
工作能力强的你,别再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与其继续闷头工作,不如抬头看路,提高自己找工作的能力,这个过程也许很苦很漫长,但当你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感受成功的喜悦时,当你不再总想着辞职时,你会感到,一切为此付出的汗水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