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看了一条,朋友分享的微信,讲述了两位早期北大博士(目测现在不到50岁),走进深山,与世隔绝,逍遥自在,现在又因孩子教育重回社会的故事。
总体来看,我对两位选择与世隔绝的做法是持反对态度的。现在为了孩子,他们重返社会,也许就是他们观念动摇的表现。 现在的社会是多元的,复杂的社会,我们没有学习鲁滨孙必要和需求,与世隔绝,关门闭户,也许是躲避和推脱的借口。
与别人交往,与社会共存,是人生在世的客观需要,现在的社会谁也做不到完全的独立。 那么我们怎么适应当今的社会,建立与别人的恰当关系呢。 我觉得可以分门别类区别对待,对待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方式,这里只讨论如何与那些可以发展为朋友的人的交往并保持关系。
我认为,可以通俗的概括为“经常相互麻烦”,因为人都是靠事相互联系的,长时间没有事,人的关系总会淡化,相互麻烦,换一个角度,恰恰是增加信任和感情的载体。 当然,做为麻烦别人的主体,切忌不能强人所难,那些自己认为麻烦,而他人容易处理的事,我们才可以去麻烦。强人所难,那就真的成麻烦别人了。
麻烦或者说事情是强化关系的有效载体,没事找事,换一个角度,在真正的朋友之间也是必须的。 愿各位都能把握好尺度,游刃有余与繁杂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