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90后生活录】
怎么去理解生活中的“离”呢?
在2018年的年末,思考这个问题,时机恰当:一年过去,是对旧年的告别,这种离,喜忧参半,可终归是要进行下去的。
01.生活是个“圈”,也不是个“圈”
在为数不多的空闲时日里,我不再那么执着地依附于他人而活。对于这样的生活状态,我是十分欢喜的,但也会有一二好友,与我说,“不好,你得融进来”。
我很清楚地知道,只要融进去一些圈子,自己就能在他人的眼中,笑得更多,活得更洒脱。
但还是会在狂欢之后,反复问自己,那是真正的开心吗?又或者,我需要活在他人的眼中吗?
18年上半年之前的我,是一个不善于评价自己的人。当找工作,被面试官问到,你怎么评价自己时,竟哑口无言,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时间久了,不免丧气缠身,我开始问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究竟存在哪些缺点,哪些又是我身上的闪光点?
在不断地确认之后,我对于内心那些“秘而不宣”的缺点不再执着。我选择“放”它们出来,好好面对它们。
听起来毫无新意,但也是在正确地认识到自己之后,才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
我不再强撑着自己,进入一些不喜欢的群体,那些曾宽慰自己“勇敢”的话,也不再对自己说。
“勇”与“敢”,不要用在错误的场合,那样,只是对生活激情的极大消耗。
以前的我,特别懦弱。为了维持一段关系,总是会竭尽全力照顾他人的感受,哪怕参与不喜欢的事,也要表现出开心的样子。这种“讨好型人格”,让我自己都反胃。
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我强制自己从无效社交中抽身。在过去的三个月里,面对18个不喜欢的邀约,我都Say了NO。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请记住,拒绝是你的权利。不要因为害怕失去一个人,就失去真正的自己。
蔡康永老师说,“为你自己活一次”,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02.总有人会离开的
可能是身为90后的缘故,总感觉“死亡”离我的生活圈,还有点远。也正因为如此,平日里,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想着青春还长,不惧明天的到来。
然而生活不会问你意见,给你重击的时刻,向来无法预料。
18年的下半年,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年轻朋友,被“死亡”这个词眼,弄得黯然神伤。
童年的武侠梦越来越远,电视台里再也没有李咏的身影,喜欢的作家“二月河”也永远放下了笔。这些伴随我们长大的美好回忆,像是密谋着组织了一场“集体告别”仪式,让人难受得说不出话。
渐渐地,“变老”这件事,也开始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
前段时间,姐姐过生日,她在微信里,有些不开心地向我倾诉,要30岁了。她有些丧气地说,时间真是奇妙,感觉自己叫嚣着“不要结婚”“不要生小孩”的场景,都还在昨天,怎么一转眼,就迈入了中年。
我想了想,告诉她,大抵是从前的我们太不在乎了,没有负担的日子,总是轻飘飘地一晃而过。就好比,小学时候两个月的暑假,过起来似乎只有两个星期。
对于生活没有概念的人,应该能过得悠闲吧。但时间长了,又觉得,还是要对生活有一点掌控感。
那些看起来沉重的压力,也总叫人,更加容易满足。虽然也不确信明天会迎来什么,但仔细想想,因为有了自己的考量,才会加倍过好现在的生活。
哪怕不幸的消息传来,也能问心无愧,至少尽全力陪伴了。
03.远距离,就很美好
读书的时候,流行这样一句话,大抵意思是,任何人都只能陪你一段,再好的朋友,也会渐行渐远。
那个时候,觉得这句话简直胡扯,说这话的人,对待感情,一定没有恒心和毅力。因为内心的极度浪漫,总觉得真正的朋友,必须相伴到永久。
直到参加了工作,离开了校园,才真正认同了这句话。我切切实实地明白了,不同的生活环境,使我们都进入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有人在无人的夜里,感叹世间的美好;也有人在晴朗的天空下,埋怨生活的不如意。
我时常会翻看旧友的朋友圈,看着他们身边陌生的面孔,会觉得羡慕。但羡慕之余,又会想到,其实每个人都一样,他们也会考量着其他人的生活状态,偶尔一番感叹,再一腔热血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得明白,社会远远不似象牙塔那般简单。有人家财万贯,有人白手起家,有人创业失败,有人职场风光,这些都是人生下半场的重要标记。
旧友相逢,再也不是打闹寒暄、询问课业这么简单了。
大概是《老友记》看多了,长期以来,我都很渴望身边能有个“死党”一样的人存在,住在一起,嬉笑打骂。然而,故事的最后,六个人都还是离开了彼此相伴的环境,开始了新的生活。
你看,没有什么会永久不变。
可你也要知道,真正的好友,哪怕不再相伴,也会在来日,相谈甚欢。
最近,被一朋友问起,如果在同一地找工作,你最好的朋友,不选择和你合租,而是找他人,你会理解吗?
我想我会理解吧,因为工作,本就牵扯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去考量。拒绝,没有那么可怕,我们自身,也不要那么玻璃心。
但我只希望,那个理由,永远不会是,我不够好。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希望我们都能擅长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