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北京市街边的书店越来越少,海淀区的老书店也就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家。之前的老书店,多数都已经关门走人,剩下的一批老书店基本为了适应现在的市场环境,而升级改造,变成了书咖这样的新型消费场所。只有个别的老书店没有装修转型,书店里面的环境仍然是十几年前的样子,这些书店依然努力地经营着。
随着现在网上买书的人逐渐增多,去实体书店买书的人就少得可怜,所以那些老书店也都与时俱进,纷纷在网上卖起书。老书店在网上卖书,主要的销售渠道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孔网上销售,全国各地的买书者基本都可以找到,第二种是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销,引起老客户的关注。但是对于实体书店而言,线上买书只是一种增收的途径,其余的销售利润还要靠线下读者到店面来消费。
其他的新型的书店设计基本都是与众不同。多数书店一进门,就能闻见一股扑鼻的咖啡味,书店的布置给人的感觉虽然比较考究,但是不够亲切,在书店中看书,会显得比较拘束,总找不到曾就在老书店看书时轻松的感觉。
我对现在的书咖是有一些看法的,书店的老板为了找到新的经营模式,将咖啡店与书店相融合,相嫁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多数店面结合的并不有机,而且显得比较生硬,说是书店加咖啡的形式,但是我更觉得就是一个咖啡馆,只是有图书来装点店面罢了。一些书的价格往往和一杯咖啡的价格相似,但是来这消费的人们好像更愿意消费一杯浓郁的咖啡,而非愿意购买一本书。
而正真买书的人,一般不会来此消费一杯咖啡,更愿意用一杯咖啡的钱去买一本书。
咖啡书店也面临着现在如此尴尬的境地。表面上,这些书店非常的亮丽,很有文艺气息,给人印象好像只要进了此店,就算个有文化的人,就更高人一等了。实际上,书店显得很浮夸,里面书籍分类凌乱,大都买一些市面上热销的图书,其价格没有任何优惠。对于真正读书的人来说很不友好,导致光顾书店的人都是平时不怎么读书而喜欢凑热闹的人、喜欢在朋友圈刷存在感的人。
在天津有一个网红图书馆,走红的原因是设计独特,设计师是一个外国人。当时在网上看见过这个图书馆的照片,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设计感极强,并且很有视觉冲击力,照片给人的错觉是图书馆的空间非常大,里面的存书数量绝对不会太少,看完网上的介绍之后,就会有一个心愿,找机会去一趟看看那里的图书。
于是,就去了一趟这个图书馆,不去不知道,一去之后真的让人大跌眼镜,图书馆中的空间根本没有想象的大,更让人失望的是,图书馆中的藏书几乎可以说的没有,而照片中的图书,都是壁纸,不是真正的图书。因为这个图书馆属于公共设施,暂时没有看见喝咖啡的地方。
但是这个号称全国最美的图书馆,恰恰华而不实,它吸引人地方仅仅是室内建筑设计的造型,作为图书馆应该有的功能确丧失殆尽,让人观后唏嘘。这或许就是当今书店的缩影,看书和买书或许对于当今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切合实际,已经和生活的关系并不是密切相关的,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去做读书以外的事情。
所以当今的书店会异化成各种样子,让真正读书的人会觉得陌生,让真正需要买书的人会无从下手,因为当今时代的发展,使很多书店要更加的适应大多数人的审美与应用,至于小众的偏好,可以交给另一些人去满足。
当然现在北京市的书店不是所有都是书咖,依然有人坚守着开书店的初衷,不忘那时的初心,就像很多读书人一样,读书并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使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至此,向所有市面上营业的传统书店致敬,正是有你们的存在,让这个偌大的城市多样,丰富、更有内涵,更有值得坚守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