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被歧视了吗

当今社会,如果我们要列一个行业歧视榜,我敢与大家豪赌一元人民币,教师一定居于歧视链顶端。

2009年我校一位教师刚刚在城区一个地段很好的小区买了一套大户型的公寓,搬家时叫了一个货车司机,四十来岁,健谈而市侩,一路和我这位同事聊天。

“陈老师,一个月工资不多吧?”

“不多。”

开口就问工资已是不敬,还语气不容置疑的“不多吧。”令人很不舒服。

我这位同事声音里没有任何感情。

“是啊。教书嘛,能有多少钱。”中年司机继续,“我看你很不容易呀。一个月一两千块钱,要吃要喝,还得打麻将。我一个小货车一天也能挣个一二百块。”

我这位同事觉得很受伤。难道我读了十六年书还要受一个小货车司机的歧视。一路再没有答白这位司机。直到达到目的地,司机看到这位老师的新家,优越感才有所下降。

“我们好歹也算知识分子,从事的工作至少也和白领沾边,为什么他一个开小货车的要歧视我?”后来这位同事跟我愤愤不平。我告诉他,你还是幸运的,因为你当时就反击了他。你用事实告诉他:你他妈错了。

我还有更不幸的经历。

时间是2008年暑假,我把具体时间说出来,是为了证明这是真人真事,非我杜撰。我和一位同事逛街进入一家服装店,同事想给妻子买件衣服。当然对于挑衣服我俩都是外行,看了很久,看了很多都不如意,折腾了二十多分钟,最终没有买。老板,一个胖女人,我俩还没有走出五米远,她鄙夷的声音清晰的传来;“这俩SB一定是老师。”我当时是大笑着拉起我同事的手跑了200米。我为什么笑?我笑这个女人说的真准--我俩SB真的是老师。另外我大笑我的同事:“你的形象太猥琐了,我跟你一起都受到歧视。”其实我心里是愤怒的。她一个卖衣服的,凭什么歧视老师?

后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凡是当面对我职业不敬的,我必反击之:不要求有礼有节,但一定要痛快淋漓。

一次受妻子派遣去菜市场买大蒜。本来这些事我在家很少干,不知道哪样的大蒜是好的,哪样的是坏的,因为我在大蒜老板的摊位是多选了几下,那个大蒜老板就发话了:“这个是最便宜的,你们老师啊。”感情他认识我。我望着他笑了笑,直接去傍边的另一个老板的摊位拿了两个大蒜,丢下10元钱就走了。那个痛快,用现在的话叫打脸啪啪的。

我这一招后来被很多同事效仿。我曾戏言要收他们知识产权费。

有位同事徬晚因公事要赶车回学校,到车站登上一辆公交车,因为乡下的公交车都是私人承包的,司机也就是公交车老板发现了我同事有个不小的编制袋(其实里面装的是送到学校的教科书),要我同事给货运费,我同事就说了一句帮忙带一下嘛就遭到了老板的奚落,你们老师真会算账。我这位同事当时也是脑洞大开,直接下车当着公交车老板的面,叫了辆出租车。虽然后来单位报账,当时也是大快人心。

此类故事纸短言长。我就不再多说。况且我所谓的反击也只是图了一时痛快。

其实,我总是在思考,我们为什么被歧视?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被歧视?歧视的双方究竟谁错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