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不止一次说过,太多的书在帮助我,其中有一套书,对我来说非常重要,那就是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因为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最复杂的人性,在一个人身上人性居然如此复杂。让我对人、对人性开始有了更充分的理解。
曾国藩,晚清名臣,在清朝危难之际力挽狂澜。位极人臣却全身而退。他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受到大众的推崇。很多人都认为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认为曾国藩必定是天选之人。
其实,看唐浩明的《曾国藩》,我们就会知道,曾国藩是一个资质及其平庸的人,也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和现实中的大多数普通人一样,甚至在三十岁之前,曾国藩也没有什么远大志向,在京城做官混日子,最爱做的事情是围观犯人被砍头。
就是这样一个人,靠什么成就后来的曾国藩呢?
靠的就是每日的勤奋和自律。他的方法就是坚持做日课,说白了就是每日写日记,每天用工工整整的楷书写日记。记录每天的作为,反思自己的得失。这件事,他从三十岁开始,坚持了一辈子。
唐浩明很幸运地整理湖南近代历史文献工作中,在湖南图书馆发现了曾国藩留下的手稿,足足有1500万字。
就是凭借着这股子勤奋劲儿和自律性,曾国藩跑赢了这场人生的马拉松。他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我们可以学习他的勤奋和自律,这是普通人走向不普通的最重要的两个习惯。
但是人的本性都是好逸恶作的,所以不要先想着成功,而是要让自己先拥有这些习惯。然后坚持这两个好的习惯,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莫问收获,但务耕耘”。
曾国藩的一生,成功显赫到了顶点极致。通过自己的勤奋和自律,天资并不出众,才华并不显眼的曾国藩,在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里脱颖而出,成了拯救大清的“中兴名臣”。他将一生的成事经验总结成了著名的十六字箴言,那就是“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这是曾国藩这位圣人对后世的最大贡献。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明天将解读曾国藩的十六字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