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是出自于张若虚的诗篇《春江花月夜》。“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则出自于杜甫的诗篇《绝句》,不管是唐诗宋词,还是戏曲歌赋,都是中国艺术瑰宝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样为中华瑰宝的还有各朝各代的文物,它们一起见证并组成了辉煌的中国古代历史。
我国瑰宝中有一铁狮子,名为"镇海吼",重达32吨,历经千年风霜而屹立不倒。然而因一次意外倒于专家的保护之手,令人吾乎哀哉。
▲沧州铁狮子近照
01
世人普遍认为这座铁狮子来自于当年沧州市的开元寺,是当代现存最完整,年代最为久远的青铜器。其可考最早被铸造成型的年代应为后周时期,即公元593年。
这座铁狮子之所以能够保存如此完好,更多的是得益于其狮身的青铜结构。其中最令人震撼的便是它那高达32吨的重量以及与生俱来的威武气势。大家若是仔细端详这座铁狮子,便会意外的发现它的脖子下方刻有"狮子王"的字样,它的背部带有莲花宝座。
▲沧州铁狮子旧照
当然,人们除了对于铁狮子本身的研究以外,更加好奇如何放置塑造成型,如此威武雄壮的庞然大物。因为在古代,科学技术并未有现在发达,搬动如此庞然大物,可谓是要费九牛二虎之力。
据说,当年古人采用了是一种极为巧妙的分块铸造法,待各部分都完成后,便将其组装在一起。这座完整的铁狮子是由许多长宽不等的小型铁块堆叠而成,随后再在其表面加上层层嵌套,无数道复杂的工序,才最终形成如今这幅气势磅礴的磅礴的巨兽模样。
▲铁匠
02
十九世纪开始之前,这座铁狮子曾经毫发无损得的屹立在沧州城的一角。即使多年来的风雨侵蚀,仍旧只是令这座铁狮子的外表沾染些许锈迹,内部依旧完好如新,不令人感叹当时工匠的制造工艺,同时也更多的得益于当地人对于铁狮子的保护以及由衷的敬畏。
天有不测风云,沧州在1803年发生了一场暴雨,这座屹立千年不倒的铁狮子发生意外。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座铁狮子竟暴风雨后被刮倒在地,但由于扶起它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所以在无奈之下,当年的官员选择放任不管。
▲沧州铁狮子旧照和邮票
于是铁狮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历经多年侵蚀,直到1893年才被扶正。令人十分惋惜的是,由于遭受多年的侵蚀,铁狮子的腹部遭到了严重的锈蚀。唯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铁狮子仍旧能够以直立的资势继续震慑沧州市。
镇海吼在经历了清朝年间的灾难后,遭到了一定程度的锈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最终换来了专家以及官员对于镇海吼的保护以及重视,但铁狮子终究逃不过被摧毁的命运。
▲沧州体育馆
03
许多地方部门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都对其当地所保护文物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那些能够象征地方独有文化以及历史价值的文物更是被细心呵护。其中这尊镇海吼便在当时被沧州市列为重点的保护对象。
但由于当时政府对于保护文物知识的缺乏与认知,需要通过询问苏联专家的手段来达到保护的目的。当时苏联专家认为若想让铁狮子长久保存下来,便不能让它受到雨水的侵蚀。
▲此时的沧州铁狮子已经伤痕累累
所以当地文物局听信苏联专家的建议后,便为"镇海吼"修建了一座凉亭。但也正是由于这个举动,令铁狮子毁于一旦。虽然凉亭能够起到阻挡铁狮子不被雨水侵蚀,但这半封闭的环境却间接造成了"镇海吼"身上的水分难以被及时蒸发掉,若当地的空气湿度一旦升高,便会加速它的侵蚀。
令人万幸的是,当地政府及时了解到真相,便命令尽快将凉亭拆除。在1984年,相关人员将铁狮子置于一个台座之上,不仅如此,还往铁狮子腿部灌注了些许水泥。其初衷是希望水泥能够令铁狮子更加牢固,不过水泥却对铁狮子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间接加速了它的灭亡。
▲沧州铁狮子准备重铸
由于缺乏水的中和,水泥令铁狮腿部逐渐开裂,曾经完整的"镇海吼"就此毁于一旦。相关人员为了补救过失,费尽心思,最终选择人工修复,利用钢管作为支撑,但铁狮子却在钢管支架的作用下,破损逐日增加,如今的"镇海吼"伤痕累累,原本的模样早已不复存在。
结语
虽然这些专家的初衷都是希望能够将铁狮子永存于世,但都未从实际出发,而是想当然,最终酿成了此等惨剧。所以,这件事告诫我们,凡事应三思而后行,正如荀子在《苟子劝学》篇中所讲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参考资料:
《春江花月夜》
《绝句》
《苟子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