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众姐妹参加了读书会。极致践行的核心成员悉数到场,只差黎。可见,女性和职场这个话题,戳中大家的痛点,也是大家多年思考,想要梳理通透的一个话题。
读书会上分享的书如图,分别是《做自己的女王》,《去当你想当的任何人吧》,《一间自己的屋子》,《理性的抉择》,《向前一步》,《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一切》《云梯》。
原本我觉得自己没看完书(我分享的是《理性的抉择》),不知道能分享什么,打算申请旁听。现场分享的内容太精彩,我用心倾听,捕捉每个闪光点,内化于心,突然感觉到一切都串了起来。
1.从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看女性的定位
大家现场的分享,反映了“女性”这个群体顺应时代进入职场后,正在努力为自己争取社会地位的阶段。用一张周期图表示,就是正处在已经摆脱低谷(过去,无财产权无受教育权利),但仍未达到峰顶的阶段。
目前仍然是男权社会,女性仍处于摆脱固有标签的社会阶段。所以,目前面临的一切,比如职场上的性别歧视,都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必然要面对的。
2.所有的标签都是男性给女性下的定义
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还有《理性的抉择》,都在告诉我们,社会对女性的刻版印象,比如情绪化,优柔寡断,不果断,不自信等等,都是男性给女性贴上的标签。而女性也倾向于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女性的直觉敏锐,有助于下决断,并且,董事会中有女性的公司,公司的经营结果未必比全是男性的差。
看到了这一点,是不是更有自信去面对和处理问题?
3.从项目负责人的角度去看问题
唯说,生养孩子这个事情因为生理因素和社会历史问题,造成女性愿不愿意都得承担“第一责任人”这个角色,啥叫第一责任人,在职场做过大项目的人都知道,复杂事情的第一责任人就是要负责做自己可控那部分,要协调资源协助“旁人”完成部分可控的那部分, 不可控的那部分要保持沟通和持续跟进,这样才能完成整个项目, 当然做成了拿奖金最多的也是那个第一责任人。
ok,既然这件事我们是第一负责人,同时又要做到经济独立。怎么办?找资源,推动项目进程。茵分享的《朱家故事》就是个善用资源的好例子,女性是家庭中的项目负责人,把丈夫,孩子,公婆都调动起来,转化为自己的资源。
4.朝着目标,不要着急,你想要的,时间都会给你
晓曼说,她以前每天8,9点下班,孩子小一时,她对老板说,今年不管怎样,我要在7点前下班。结果发现,顺利的在7点前下班,工作也都完成的很好。
我们一直以为,女性要承担家务,又要工作,家务占去了自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会对我们的职场有影响吗?有。但影响真的那么大吗?未必。如果你不做家务不带孩子,省下来的时间也许用来焦虑,用来发呆了。
所以,看准自己的目标,往前走吧,你会发现自己都能做到。
自己的感想写完了。写一写捕捉到的金句。
唯:
《一间自己的屋子》
1.学会给你做的事情赋予自己的意义。
本质上,人是为自己的大脑打工的。比如说有些人能够完成常人不能完成的任务,它的激励只是奖金吗?不是的,是自己赋予的意义。并且实际上,人在为了达成目标时所付出的努力,比自己获得的回报往往要多的多的多。
2.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掌控能力,并要刻意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掌控能力。
所谓的成功都是自己对自己的定义。
3.所谓的35岁瓶颈,重点不是年龄,而是从基层到中层,从中层到高层,本身就有瓶颈。很多人到了一定程度,无法突破那个层级的瓶颈,停在那里了。这是正常的,职场上一定是金字塔模型。所以不要焦虑,不要以年龄设限,有意识的突破自己的瓶颈。
DIMI:
女性给自己赋予了太多的高要求,女性照顾家庭是女性自己给自己的标签。家庭是女人的责任吗?50%基因决定,50%自己决定。刚才文平说到爸爸去参加家长会,发现全是妈妈觉得很尴尬。我家也是爸爸去参加家长会,其实爸爸也可以,爸爸也很愿意参与孩子的成长。
Sherry:
理解和接纳标签,哪怕做一点点的突破也是前进。
我能温柔坚定,也能勇敢自由。
对于唯的“给自己做的事情赋予意义”特别有感触。我前面三天都在陪日本医学会的客人,每天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11点,脑力消耗特别大。第三天,体力不支,当时特别崩溃,特别想不干走人。我喝了口水,坐了五分钟,想了想,我做的这件事对于中日医学交流有很大的帮助,我做的事情意义深远。就这样坚持下来的。
肖颖:
《理性的抉择》
调整自信的音量按钮。
女性无论如何自强,始终是个弱者。自尊自爱的同时,也不要拒绝别人的帮助。
琼羽:
《一间自己的屋子》
琼羽分享了伍尔夫的一生。她的生活环境对女性不友好,看到女性的前辈们面临那么大的困境,那么我们现在遇到的一点困难也不成为困难了。
追求内心的自由。
阅读前提的三个问题一定要和自己的生活相关,这样才能学以致用。
美芳:
《去当你想当的任何人吧》
作者16岁就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一辈子享受写作这件事情。
文平:
《你为什么不能拥有一切》
作者的父亲是法官,看到很多案例,女性回归家庭,离婚后女性生活困难。因此,在培养女儿时,刻意培养女儿的独立能力。
培养女性时,从小培养琴棋书画的同时也培养家务能力,全能。而培养儿子时,并不会从照顾家庭的角度培养。所以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改变自己不容易,改变下一代相对容易。
晓曼:
《向前一步》
克服恐惧,走出去。觉知自己的内心情绪,不完美的性格和真实,有助于建立你的领导力。
茵:
分享了绘本《朱家故事》。
把工作分派出去,把猪队友用起来。时间管理。
成功的定义是什么?未必职场的成功就是成功。我家的钟点工阿姨,十几年前是一家公司的财务,为了照顾孩子辞职在家培养孩子,现在女儿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法律,她没什么事情就出来做钟点工(阿姨的自食其力精神点赞)。也许女儿毕业之后,她就不会再做这份工作了。什么是成功?内心的幸福就是成功。
平衡莉莉:
感恩老公把我当女儿宠。
笑微鸟:
《做自己的女王》
桑德伯格2015年永失挚爱,她写了一本书关于自己这两年从伤痛中走出的心路历程。心理特别强大。
一波精彩美图送上:
后记,sherry的感悟
@刘晓曼 晓曼昨天分享的那本书让我感觉,这应该不是一本关于性别或成功学的书,而是关于成长、自由和勇敢的书。外界偏见,内心恐惧,是阻碍女性职场发展的两大因素。女性思想从未得到完全的解放,我们需要每一位女性去共同努力改变这样的一个社会. 自爱,自强,自立.努力提升自己,打破性别的桎梏.很多人在遭受不平等待遇的同时自己都没有发现这种不平等的根源是自己。首先要觉知这种恐惧,有独立人格,然后自强自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肖颖 听了肖颖的分享,更觉男人很难意识到社会对女性的隐形压迫是多么无孔不入。一般来说,多数女性处于事实上的弱势地位;一般来说,多数女性认为自己处于弱势地位。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加强。当女性在作决策时候,会比男性遭遇更多的社会影响。无论女性怎么做,这点都无法消弭。这导致女性没法专心做决断。决策中存在严重的性别差异,女性在决策中存在的优势,也可能是最大的劣势,尤其是同理心。所以我觉得女性要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最大。另外肖颖提到的有一点印象深刻,要自我肯定,找专心思考的时间,写下重要的东西(描述、分析原因)写下的东西可以与自己思考的问题完全不相关,写这个动作会让自己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很复杂的人。这是一个自我觉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旁观自我,锻炼我们女性抉择能力的过程。
笑微鸟对我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