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坐在窗前,窗外,树枝摇曳,和着海风,奏着这座城市独享的乐章。遥望远方,突然无比想家,可是窗外终究还是看不见回家的路。
当初填高考志愿的时候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家一千三百多公里的城市,带着年轻的叛逆和对北方的憧憬,一心想要逃离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人们常说饮水思源,我是一个多么忘恩负义的人啊,第一次踏上远方时,我甚至不曾回头看一眼,不曾带走一点点属于那片土地的记忆。
四年的大学生涯,我总共回家了七次,回家待的时间也是一次比一次少,我一直都不是那种恋家的孩子,我甚至觉得在家的的日子是颓唐,是浪费时间。不曾多做停留,仿佛我只是那故土的过客。
母亲总是在和我离别的时候显得漫不经心,甚至有些时候她会选择不送我,也许是“目送”这样的仪式,母亲承受不住,毕竟她是那么感性的一人,她也许并不想看到她的闺女用背影向她诠释:女儿已经长大,不必追,不必牵挂!
父亲总是选择在我离家的时候他偷溜出去,我知道父亲只是不想面对这样的场面,毕竟父亲是那么硬朗的汉子,用168的个子为我和姐姐撑起了一片天。也许,这样的离别才是最好的,不去勾起那根脆弱的弦。
可是,这样的离别却被我这冷血的人理解为不牵挂,不想念,也不断用这样的理由宽慰自己,替自己辩解,辩解自己的不孝。
我不愿意回家一直都是有原因的,一是因为我讨厌故乡的氛围。那是一个人情味太重的地方,而人情味的反面便是无处不在的茶余饭后。父母呢,他们在争吵中度过了二十多年,甚至争吵的话题都不曾变过,面对他们的争吵,我选择逃离,因为无能为力。二是因为我总活不成父母想要的样子更没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所以我总爱用韦庄的那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安慰自己,年少不宜回家。于是,在遥远的城市里勾勒自己的诗和远方。
可是,在意淫诗和远方的日子里,我开始害怕,马路上看到佝偻着身子的老人,我总是会想起父亲,心里一阵紧缩,我的父亲是不是也老成这样了,天天风吹日晒的他,脸上是不是又多了几道皱纹?那被水泥侵蚀得满目疮痍的双手是否好点了?夏天到了,还是会干完活回到家靠墙壁坐着解凉吗?离家太久什么都不确定,也许会说可以视频,可是我的父亲至今还不会用智能机。
母亲在电话里总是抱怨她老了,又长白发了。我知道她在呼唤我回家,但却总是笑笑,人总是会老的。
然后,害怕,因为人总是会死的。也许,某一天,我想回家,却发现已经无家可归。那么,在椿楦并茂时,我想我该多回家,哪怕手头拮据,哪怕千里迢迢,在奋斗的日子里,即使不能长待父母身边,也要在他们身边多蹭蹭,毕竟千般万般,养育之恩大于天。
也许,未老也还乡,哪怕须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