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载抖音第N天,卸载淘宝第N天,卸载视频app第N天,感觉清净了许多。
我删掉了它们,然后又扔掉了一包一包不再看的书籍,一兜一兜不再穿的衣服,第N天之后,好像没有了它们,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还整理了一下之前下载的、购买的以及收藏的所有电子书籍,这些因“知识的焦虑”而拥有的书籍,现在我看来,阅读它们,很多都是浪费时间。那埋于心底的,一定是经典,不管隔了多久,总有一天,你还是能想起来它。一辈子,读书,不需要太多。
一次清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不断地清理。阅读是这样,其它的也会是这样:书、物、人、事。
不爱逛街,不爱聚会,不爱综艺,不爱影视剧,不爱娱乐,不爱演唱会……我是不是很无趣的人?曾经爱过,现在好像没那么爱了学生时代,疯狂喜欢过歌星、影星,喜欢疯闹,挥霍着旺盛的精力。而今,你的年龄在增长,开始珍惜时间,珍惜精力,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总要扔掉一些什么。
择一事,须专注。专注,也许并不仅仅意味着你要在这上面投入多少多少的时间,还有你要为之舍弃那些没用的东西。投入也许并没那么难,而舍弃却不容易。舍弃的,可能是你曾经拥有的,曾经爱过的,曾经经历的,也可能是像抖音这种能让你上瘾的。
我把刷抖音、淘宝的时间用来阅读,用来整理房间,用来写作,用来跑步,用来做饭,甚至用来多睡一会。于是,我的屋子干净了,我的脏衣服不再堆积如山,我读完了一本又一本书,我每天都会为自己做清淡的饭菜……
我想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屋子,我想有一个健康灵活的身体,我想有简单安静的生活,而这些都需要花费时间亲自去做。抖音给不了你,淘宝给不了你,聚会也给不了你。
很多事情一定是要到了一定的年纪,有了一些阅历,经历了一些教训,才能明白,正好像你也要一次次地整理房间,正好像你也要一次次地扔掉,也许你今天扔掉的,明天又给捡回来,但最终还是会慢慢地懂得什么对自己最珍贵。
当你专注于某事的时候,当你讨论起这件事的时候,你的眼中会绽放光芒,你的语气会充满激情,你的神态会眉飞色舞,所以,你一定是幸运的,有满足感的。当你感到满足的时候,是否还会再愿意把自己寄托于购物,派对,喧闹之中呢?
专注,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会说:手机不带入卧室,睡前不刷手机,这个月不要再“剁手”了……诸如此类的话,可是结果呢?我们都需要能填补空虚的东西,当我们在现实世界里无法感到满足的时候。我觉得,甚至书籍也可能会成为精神的鸦片,假如你是为了逃避的话。
前不久,读了一本小书—《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讲述了一个人误打误撞地走进了一家奇怪的咖啡馆,它不是开在闹市商业区,而是身处几乎无人的地方。每一位客人拿到菜单都会看到这样三个问题:你为什么来到咖啡馆?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
“当一个人弄清了他为什么存在,就相当于定义了自己的‘存在意义(Purpose For Existing)’。我们简称其为‘PFE’。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他可以为了实现‘存在意义’做十件、二十件、甚至成百上千件事。他可以做任何事。我们有些客人清楚自己的PFE,并会尝试各种他们认为有利于实现PFE的活动,这些人通常对生活满意度很高。”(《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一个人会为了一个目标去努力做很多事,你花在这上面的时间越多,也就越不可能浪费时间在无关的事情上。当你开始专注的时候,可能你就找到了那个目标。从生活中的简单目标,到关于一辈子钟爱的事业。
其实,直到读完,这本书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它只是引领的作用。因为,“你要清楚,某样东西是否能让你的生活更圆满,由你自己说了算,和别人告诉你它圆不圆满无关。”(《世界尽头的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