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很多天桥上、天桥下、旧街小巷里,经常可以看到摆摊卖手机膜的小市民,要嘛就是摆张小桌子,放把小椅子,立块小纸牌,非常显眼里写着“贴膜”两个字;要嘛就是简单粗暴在地上平铺一块白布,整整齐齐地摆好小老板所有的商品。一般不吆喝,因为走过路过的人,一眼就明白是卖手机膜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就是直接开一家手机贴膜的店面,但多半是总平方米不超过10m2的小门店,已经是“高富帅”的level了。
都说:有消费,就有买卖。说明手机贴膜已经是一种流行、一种时尚、甚至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不管是高大上的苹果手机、还是叫不出名称的廉价老爷机,只要是刚买到手的,总是迫不及待要赶紧给屏幕贴张膜,最好再戴个套,正面背面360度覆盖,起到完美保护的效果。如果买的只是一把五百块钱以下的手机,估计就贴张普普通通的塑料膜吧,厚度跟两张A4纸合并在一起差不多。但如果是把超过一千元的手机,基本都会选择给屏幕贴上一张钢化膜。这钢化膜的厚度可就厚了,力求质感,就像给手机穿上羽绒服一样保暖。戴个套是必须的,好歹也是上千块钱的手机。
我不知道钢化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但是现在,我已经在朋友圈里很难看到没有贴钢化膜的手机了。刚买到手的新货,没有贴膜没有戴套,是万万不可以的,感觉对不住这部新手机,哪能没穿衣服没穿裤子就出门的?连我们家最抠门的顶梁柱,都要催着我赶紧帮他的新手机贴个膜。
于是,不难理解那些小摊老板,卖手机膜也是卖得心里滋润。毕竟是小钱,中国公民还是出得起的!
多年前,有一次我看《壹周立波秀》,周立波在台上表演“乔布斯是怎么死的”,他说:乔布斯是被中国人气死的!这位一生都在追求极致完美的大师,不断要求自己的工程师团队把手机的屏幕厚度做到最薄的效果、把手机的机身厚度降到最薄的极限。让使用者拿把苹果手机,犹如拿一块苏打饼干一样轻薄。结果苹果手机一打开中国市场,让中国人给抢疯了,中国人买书籍都没有抢苹果手机这么疯狂过。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市场里卖的可不便宜,这么昂贵的手机,不贴膜怎么行?不戴套怎么行?结果活生生把手机的厚度又变回普通水准,乔布斯就是这样被中国公民气死的。
虽然只是一个段子,大家笑笑而已。该贴膜的还是照常在贴膜,该戴套的还是照常在戴套。于是,各种型号、各种功效、各种颜色、各种款式的手机膜和手机套层出不穷,模椇厂、小作坊、商家小贩,整条商业链生龙活虎、业务繁忙。别说“一张钢化膜可以用好多年”这种话,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是一年要用好几张钢化膜。从来不摔到手机的朋友,我还没到缘分结识TA。一摔,虽然大脸是保住了,但边边角角总是可以看到细细碎碎的窟窿,时间一久,窟窿越来越多,整张钢化膜就越来越难看。换掉吧,没什么好犹豫的!
且不谈钢化膜是什么材质做出来的,就说这东西成了废品垃圾之后,难道它就不会污染环境吗?或者这东西在还没成形之前,制作过程中难道就不会污染环境吗?不用这东西,难道我们的手机就真的拿不出手吗?即使这东西真的把手机屏幕保护得如新买的一样,难道你就真的一辈子只用一把手机吗?或者看到用了几年后的手机,撕下面具有张焕然一新的脸蛋,你就不买新手机啦?
有一天,我家里所有的钢化膜都用完了,因为每天都在“瞎忙”,实在没有想起到网上订购钢化膜,索性不贴了,就这么裸着用。刚撕下窟窿膜的手机,确实跟新买的一样,没想到的是,手感更好了,触屏效果更佳了,简直是科技般的享受。我开始嘲笑自己:怎么就舍得那么多钱买了12年的手机膜?如果这12年我都不要用手机膜,可算是给环保事业做出微薄之力了。写到这,我突然伤感起来:为什么我可以坚持使用手机12年,却坚持不了365天阅读书籍?手机可以在12年里坚持每天使用,为什么书籍却做不到每天阅读?
不可否认,我有环保的意识就是来自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被潜移默化。对于贫困潦倒的人来说:不是因为他懂得节约资源,减少索取,避免给地球制造更多的生活垃圾,而是因为他买不起太多的物品。而对于有购买能力的人来说:懂得节约使用,减少索取,注重环保、低碳生活,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意识。能把这样的意识付诸行动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了。试问:全球总人口60亿,能付诸行动的人口达到一个亿了吗?
不贴手机膜一段时间后,我越来越喜欢摸摸手机屏幕的质感了。真好,心里增添了一份踏实!人类,终将毁灭在自己破坏掉的环境中,人人都觉得那一天太遥远了,想这些简直是庸人自扰。好吧,那我的这份踏实,就来自于我写下了这篇文章,愿有缘分看到的朋友,跟我一样多一份踏实,少一份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