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其中一个官方的解释是: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看似无趣的事情。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注重仪式感的民族,礼仪之邦可不是说说而已。如今的礼脱去法制的外衣,剩下的更多的是民俗。今天我想说的是家乡的丧葬之礼。
儒家文化的“礼”。其本义就是仪式。几千年来我国典籍中凡是记录、论述“礼”的著作,其实都是在讲仪式,其数量可谓浩如烟海。五礼吉凶军兵嘉,六礼冠婚丧祭乡相见,九礼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
中国文化中的“礼”一直在不停地完善,某种程度上甚至扮演着“社会秩序维护者“的角色,但与我们现在的”法“的概念不同的是:礼首先示人以仪式,教人以典章,令人感同身受,进而给人以约束,使人知可为与不可为,行教化之功用。
这两天休假在家,奶奶过世,家中白事三天。奶奶有子女五个,下有小辈9个孩子,大多已经成家立业,也是祖孙四代同堂,爷爷奶奶是这一大家子的根,也是大家逢年过节都回老家的缘由。奶奶为人热情宽厚,街坊四邻关系都非常好,如今出了事,小小村子,可谓是家家出人探望,围了一百多号相亲。
家人身穿全白披麻戴孝,且不说守夜,祭品的讲究,就这套孝服就有很多说道,长子,次子,女儿,小辈们结婚的,单身的都不一样,在外人看来,一眼便能识别出不同人的身份。
办事也同样有很多道流程,一家老小回家守孝至少三天。大到流程小到细节,如今也只有村里不多的几个老人了解全套的丧葬礼节。
我们小辈聊起来也觉得爷爷奶奶的事儿可能是我们最后的大礼,往后可能再也无人知晓这其中的琐碎,也只剩下灵堂里的菊花和祭拜。
—— 与奶奶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