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原因在于没有实践、没有深度思考并输出。
为了提高输出能力,我决定先把"写"认真仔细地研究一下。
以下是目前计划阅读的书籍,打算运用其中的方法进行书写表达输出。
《从零开始学写作:个人增值的有效方法》 弘丹
《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粥左罗
《写作7堂课》秋叶
《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丏尊 叶圣陶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申克·阿伦斯 / 陈琳 译
《洞见写作:打造可复制的文章方法论》洞见君
《精准写作:20堂写作思考力训练课》洪震宇
《九宫格写作法: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山口拓朗 / 李凌洁 译
《斯坦福大学写作课》华莱士·斯泰格那 / 杨轲 译
《直抵人心的写作:精准表达自我,深度影响他人》文叨叨
实践这10本书中的方法进行输出是我春天播散的种子,但愿我勤劳耕耘,收获更真实的自己。
锻炼写作,主要归于以下几点原因。
1.记录生活
我一直有记录生活的想法,尝试过视频、绘画、手账本,但都因为觉得太麻烦而没能坚持下来。写作是最容易实现的方式,只要把脑中的想法、思绪一股脑写出来就行。虽然现在看来这也并非易事,但我坚信坚持记录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再翻看的时候,美好的事情常感恩 ,困惑的事情常思考。
2.对抗光阴流逝
时光飞逝,回首往事却如雾里看花。一两年前的决策缘由,几个月前设定的目标,乃至几天前的点点滴滴,都在记忆中渐渐模糊,最终化作一片空白。若能养成记录的习惯,不仅能为记忆留下印记,更能帮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前行。
3.认识自己
通过写作认识自己是一个深刻的过程。每一次落笔,都是一次自我审视;每一次书写,都是一次内心探索。当我们持续地写作时,就像在不断地剖析自己的内心,层层深入,直到触及最真实的自我。
我现在觉得自己活得太过表面,缺少深度和厚重感。因此,我希望能通过写作这面镜子,照见内心深处的自己,达到真正的自我认知。
4.疏导情绪
每当内心涌现羡慕或自卑时,我选择提笔记录这些情绪。书写的过程就像是一次心灵的疏导,让纷乱的思绪渐渐沉淀。通过深入思考,我开始探究羡慕背后的原因,思索如何培养自己渴望的能力,同时也不忘审视自身的优点。这种层层剖析的过程,帮助我走出焦虑与自卑的阴霾,最终找到内心的平静。
5.倒逼输入和思考
当我没有持续输出的压力时,很容易找借口推延学习:时间不够、太疲惫,总觉得来日方长,一切都可以等到明天。然而,一旦养成定期输出的习惯,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为了保持输出的质量,就不得不主动汲取新知,深入思考已有的认知;而每一次的输出又会激发我们探索更多领域的渴望,促使思维不断拓展。在这个输入与输出的循环中,认知边界和思考深度都在悄然提升。
6.提升表达力
持续的输出不仅锻炼着我们的表达能力,更推动我们追求更精准、清晰、直白的表达方式。在这个不断打磨的过程中,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沟通技巧都在潜移默化地提升,最终收获的是与人交流时的游刃有余。
7.建立个人品牌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故事集合体,我们的专业知识、人生经历和思考沉淀,都是塑造个人品牌的珍贵素材。通过持续的文字输出,我们不仅能让自己的声音被听见,更能在特定领域建立起独特的个人影响力。这些文字就像是散落在时光中的印记,最终汇聚成一个鲜明的个人标识,让世界看见最真实的你。
这一点还未想过,因为我的表达能力真的是极差。
以上,是我的理想状态并想为之奋斗。
欢迎批评指正,希望你我都能在文字中遇见更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