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由保罗.索伦蒂纳指导的关于罗马上流社会人与人,人与城的影片,我是外行人,不懂专业的东西噢,我所能感知的大概都是一些对影片所呈现的一些皮毛吧。仅代表个人拙见。 这部影片表现的罗马的上流社会看起来很浮华,也透露一些虚伪。那些所谓上流人物,貌似不关心别人的生活,也讨厌攀比,表面高高在上,骨子里都觉得自己绝望寂寞。他们不缺少朋友,也不需要炫耀谁比谁过得好,他们彼此揭下那些虚伪的面具,嘲讽自己生活的无聊。他们把生活看做一种艺术,这种艺术也让他们做什么都带着一点禁锢的味道。好像沉甸甸的没有自由。看起来每个人都优雅的像个绅士,却只能在各种所谓的奢侈派对上玩所谓有钱人的游戏。对他们来说,也许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
主角吉普一辈子就写过一篇中篇小说,叫《人体装置》,但一本的成就比得过很多人一生写的很多本,他说写作的来源是一种美,没有继续创作是还没有找到美好的东西。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还是玛利亚修女巧妙地引出来的。玛利亚修女是个很有信仰的人,我不得不承认我有被她吓到。往往特别有信仰的人也特别令人敬佩,她说,生于贫困,生活在贫困。
一生信教,把艺术和信仰结合,把生命看做是上帝的施舍。对于奢侈是一种痛恨。一直以虔诚的姿态睡在地板上,一直坚持以菜根为食。因为她认为,根是最重要的。我们很难理解那些信仰到极致的人。我也没有什么权利来对他们的世界观进行一些评判。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我们通常说艺术家行为怪诞,其实应该是我们不理解他们情感的表达方式。只是一时间难以接受吧。
把艺术与生活完美的拼凑在一起,把情感和文化更多隐晦的用深沉的色调和人物与环境的契合来表现,而不是单单依靠语言和动作。大概这种表现力的电影一时理解会很难,但画面感是非常好的。层次感,立体感,包括那种真实的,遇见浮华与腐朽的冲击,都让人印象深刻。欧洲人从来不避讳人体本身所能带来的艺术气息,他们还更偏向以人体来表现一种精神,一种罗马的,固有的文化。即使是在那种虚浮的世界,历史也从来没有逝去。
人一生所求什么呢,主角吉普身边的世界,都在逐渐老去,有一个在罗马生活了40多年的朋友,即使是自己的表演成功了,对于罗马的现实的失望还是让他失魂落魄,两袖空空的离开了。这对主角心理打击应该也很大的。还有一个像是患了精神病的患者安德烈。吉普在他的葬礼上哭的很伤心,明明一切都按照他心里的剧本来演戏,他却已经失去了所谓的戏剧与真实。他曾渴望权力,但也只是曾经了。他已经老了。他不断重复那句话,生活不过是一场把戏。
我不知道,真正的吉普在说那句话时的心情是什么,也许是一本正经的按自己心中的剧本,来演绎对死者的哀痛和对生者的悲戚。也许是另一种对生命的祷告。我更愿意相信后一种,我知道很多浮华之下是现实的颓废,但我也清楚,我们都在学着用心灵去寻找自己的情感,去触碰一个我们内心的优美浪漫的,永不腐朽的国度。
“以后的生命中,如果感到空虚,你要知道我一直是你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