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直喜欢荠菜。
在外面吃饺子,如果店家饺子口味齐全,一定会选荠菜馅儿的。
荠菜有着绿绿的锯齿状的叶子,白白的根须,凑近了闻,有股淡淡的清香。
小时候,常常去挖荠菜。
阳春三月,约一到两个小姐妹一起,带上家里炒菜用的锅铲子,再挎个篮子,就出门了。
荠菜是野生的,挖的人又多,所以不太好找。小沟边、树林、麦田、菜园,到处搜寻,可能生长荠菜的地方,都会去看看。
一旦发现了荠菜,就特别惊喜,小心翼翼地用锅铲贴着地皮将荠菜铲起,抖一抖泥土,放进篮子里,再接着铲下一根,大的小的都不放过。
挖个差不多的时候,看着篮子里已经收获不少荠菜,就开始心不在焉了,坐在沟边聊天,用锅铲子铲泥土玩,或者玩过家家的游戏。
也有不少大人挖荠菜。
一次,碰到未出嫁的堂姑和她未过门儿的弟媳在麦田里挖荠菜。当时,我们几个小伙伴已经不挖了,正在沟边玩。
堂姑身材纤细高挑,未过门的堂婶儿中等身高,微胖,两个人都正值芳华,衣着时髦,长发飘飘,清风吹来,绿油油的麦苗掀起阵阵波浪,她们的长发也随风飘扬。
俩人一人拿着一个锅铲子,边小声说笑,边不时弯腰去挖荠菜,时而用手理一理被风吹乱的头发。
那幅画面太美了,我竟然忘记了玩,就那样一直望着沟对面的两位“仙女”挖荠菜。
一个小姐妹说了一句玩笑话:“两个老美。一个是老胖,一个是老瘦。”大家都哈哈笑起来。
02
大伯有个很大的菜园,里面种满了花儿、果树和蔬菜。
一次,我和两个小伙伴挖荠菜,从大伯的菜园旁边经过。
那时,已是傍晚,夕阳将天空涂成金色,大伯的菜园也被温暖的光晕所笼罩。
菜园里,有个低矮的棚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棚子不大,用竹篾子绷成,上面覆盖着薄薄的透明的塑料膜,水蒸汽在膜内凝成水滴,使整个棚子看起来是白色的。
里面会是什么呢?我们很好奇。
看了下四处无人,就悄悄遛进园子,把压塑料膜的砖块、泥土扒到旁边,掀起一角,“哇,这么多荠菜啊!”我们压低声音,同时喊出声,又惊又喜。
只见棚内一派生机勃勃,全是荠菜,挨挨挤挤的,特别茂盛,叶片又大又肥,嫩嫩的,绿绿的。
我们到处找荠菜,一下午却只挖到可怜的一小把,连篮子底儿都盖不住。原来都在这儿啊。
我们忘记了用锅铲子,直接上手,一大把一大把地拔,忙着朝自己的篮子里装。几分钟的功夫,就拔了小半篮。本来整齐茂密的小荠菜地,被我们弄得一片狼藉。
这时,不远处传来脚步声和咳嗽声,一听就是大伯。大伯平时不苟言笑,我们都特别怕他。
我们吓得赶紧逃出园子,又不敢跑开,怕动静太大,更容易被发现,只好躲到园子的篱笆外,篱笆是由木香藤自然生长攀成,枝繁叶茂,我们在那下面挤成一小堆儿。
脚步声越来越近了,已经快到木香边,我们吓得快要停止了呼吸。
脚步声终于停在篱笆那面,大伯冲这边说了一句:“那边是小老鼠吗?”声音温和,一点儿也不凶。我们彼此交换下眼神,捂着嘴偷笑,仍是不敢动。
然后,大伯就走开了。等脚步声渐渐远了,我们才敢起身跑开。
03
挖到荠菜后,大人就会包素饺子给我们吃。
把荠菜择好洗净,用刀切碎,烫些山芋粉丝,切成碎沫,擀些馓子,切些蒜苗香菜香葱,全部拌到一起,放些盐胡椒味精调味,再淋些麻油。还没包呢,馅儿就能让人流下口水。
端一瓢面粉倒进铁锅里,兑了水,和了又和,直到面粉变成既光滑又筋道的面团。
全家齐动手,擀片儿的擀片儿,包的包。
小孩子也跟着凑热闹,帮忙擀几张片儿,或者包几个形状各异的饺子。感觉就像过节一样。
等到可以吃的时候,刚端上碗,就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只送到嘴里,咬一口,满是春天的气息。
记得高中的时候,有天晚上,我正在读书,高二来了,神秘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玻璃瓶给我。我接过一看,原来是饺子。
他说,这是荠菜饺,荠菜是家人在郊外挖的,他端起一碗,才吃了一个,趁大家不注意,把饺子装进罐头瓶里,就赶忙送来了,让我快点趁热吃。那饺子满是荠菜的清香,真好吃。
04
离开家乡多年,不再挖荠菜,也几乎没包过荠菜馅儿的饺子,因为超市里很少看到荠菜。
有几年,特别流行阳台种菜,相关论坛版块也很多,记得有菜园网、踏花行等,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晒自己的成果。
我也迷上了。
买了很多爱丽丝的花盆,还网购了各种蔬菜种子,这其中,就有野生荠菜籽。一共买过好几次,好像都没种出过,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有时,去饭馆吃饭,听说有荠菜馅儿的手工饺子,都会小小惊讶一下,居然有荠菜馅儿的吗?那来一碗吧,哪里弄的荠菜?
老板一般都是说菜市场就有卖啊。即便如此,也没专门去菜市场寻过。
外面的荠菜饺,一般都是荤的,跟儿时的荠菜素饺比,差远了,荠菜也远不如那般清香。
也许只有在乡野,于煦日清风中,亲自挖回荠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亲手包一包荠菜素饺,才能吃出记忆中的味道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向作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