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那么敏感呀?"
"有吗?"
"有的,你是不是敏感型人格?"
年前,朋友怀疑我是敏感型人格,而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什么是敏感型人格。
一般而言,敏感型人格具有缺乏安全感,自尊心强,自卑,不太能够合群等特点。
这是百度给我的解释,我一一对照了一番,发现自己原来竟然是敏感型人格。
01
看到百度给我的解释,我突然想起前任分手时说过的一句话:“你知道你自己是什么样子吗?你每天都在向我寻求安全感,我太累了。”
以前我一直认为这是他想跟我分手找的理由,直到最近聊起敏感型人格这个词时,我才意识到,他不爱我是真的,我太过于缺乏安全感也是真的。
和身边朋友聊天,突然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我那么缺乏安全感。
“你缺乏安全感这种事情,很多人都能看出来的。比如你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会不自在,每次和我们吃饭,你总是选择迁就我们。”
“安全感这玩意儿其实大家或多或少都缺乏,但是你跟我们比起来,是太缺乏安全感了。以前我不知道为什么你睡觉的时候要把自己蜷缩成一个小球,那天看了视频,才知道那也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朋友告诉我的,不仅仅只有缺乏安全感这一点,还有我太过于在乎别人的感受,总是被别人影响等等。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自愿地站出来让别人评论一番,这种感觉就好像是在上解剖课一样。
02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当自己与别人比较的时候,如果自己不如别人,总是会觉得自己比别人矮了那么一截子。
高中的时候除了成绩还是成绩,但到了大学,可以拿来比较的属实太多太多了,比如长相,家境,综测排名,兴趣爱好等等。
可笑吧?
原来兴趣爱好也可以拿来比较。
可那一次,我第一次认为兴趣爱好也有高低之分。
大一的时候刚进部门,每个人要准备一段非常简短的自我介绍,一是交朋友,二是让大家熟悉一下对方。
我听着别人的兴趣爱好,从舞蹈到钢琴,再到小提琴,再到赛车,到我时,当我说出读书两个字的那一刻,全场都安静了。
似乎在他们的世界里,读书不算是一项兴趣爱好。
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可怕,竟然可以那样认为。
自卑虽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但却可以跟随人直至死亡。
出生时,在别人都可以睁大双眼嗷嗷大哭的时候,我的眼睛却没睁开过,后来睁开了,却是小得可怕,每次看别人都需要仰起头来。
久而久之,我变得越来越孤僻。
印象最深的一次,小学时有一段时间特别流行吹泡泡,我没有,便向其他小朋友要,可当她们看向我的时候,眼里的讨厌与憎恶,让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可怕。
如果眼神能杀死人的话,我恐怕要死上一百遍都不止。
东野圭吾曾说过:“有些人的恨是没有原因的。”
大抵便是如此吧!
小学毕业后,母亲带我去做了手术,手术不是那么的成功,却也改善许多。
从那以后,我的生理疾病被治好了,而心理疾病,却从未被人关注过。
书上说,时间虽然会抚平一切,伤疤也会慢慢淡去,但是经历不会。
03
有人说,敏感型人格的人是折翼的天使,我们所有人都应去保护他们。
但我却从未这样认为过,不要去揣测人性,也不要去高估人性,因为你捉摸不透,也高估不起。
文章写到这里,我想告诉所有人:任何时候,别人保护得再好,都不如自己变得强大来得实在。
高中的时候,我因为过于自卑,丢掉了许多原本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机会。
比如那次演讲,比如那次运动会,也因为自卑,从来没有向自己青春里最喜欢的男孩子告白过;因为自己过于缺乏安全感,打乱了自己很多的计划,为了能和别人一起吃饭吃了三年自己最不喜欢吃的饭菜,复习时也是跟随着别人的节奏,比如……
04
很多事情都已经晚了,但好在今年的我,做出了改变。
我开始靠着敏感型人格拥有的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在网站上写小说;开始靠着敏感型人格拥有的共情力交到了很多朋友,甚至收到了我有潜力成为一名心理医生的高度评价;开始慢慢通过心理暗示让自己变得自信起来,追到了那个自己青春里最喜欢的男孩子。
以前我只关注自己的缺点,现在我在慢慢放大自己的优点,淡化自己的不足甚至将它转化成闪光之处。
上帝给了我们一个两面镜,好与坏全在我们自己把握。
而我们需要做的是,看向好的那一面,而不是担忧坏的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