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点48分,精神崩溃》:人间荒芜,不如离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一直不断地写剧只是为了逃避地狱……如果你们觉得这些剧是对地狱最完美的诠释,那我感觉我的书写是值得的。

读到萨拉·凯恩这句话的时候,我脑子里冒出一个念头,这是她的心理防御机制——升华:将精神痛苦寄托在艺术创作或者为世人所认可的事业当中,而不是以歇斯底里、哀嚎、攻击、自杀自残或杀人放火等方式去发泄痛苦。

萨拉是英国著名戏剧家,她的作品里充满了凄美的绝望感,这位曾被称为“地狱边缘的戏剧女王”,深受抑郁症的折磨,最终在精神病院用鞋带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4点48分,精神崩溃》是萨拉的最后一部作品,这部剧中充斥着暴烈的痛苦和绝望的窒息,支离破碎的医患对话和内心独白,渲染着生命的荒芜与空洞,以及一点一滴湮灭在深渊里的渴望。

铺天盖地的痛苦,如巨石一般压在胸口,压在头顶。在深度抑郁中挣扎的人,就像西西弗斯一样竭力支撑着这些巨石,却永远无法消灭粉身碎骨的危险,只能分分秒秒都活在巨石的重压之下。

相信每一个被抑郁症折磨过的人,都会明白那种感受,每活一天都需要费尽全力去坚持,仿佛只有死亡才是真正的救赎。

晨重夜轻和早醒难眠,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所以,凌晨是病人最难熬的时候。4点48分,一个至暗的时刻,一个苍凉与悲怮倾泄溃堤的时刻,一个在失控的混沌中溺亡的时刻。

对于一个住进精神病医院的人来说,在药物和电击治疗的作用下,很难分清楚自己何时是清醒的,每时每刻都有一种“庄生晓梦迷蝴蝶”的虚无之感。

这加剧了萨拉的愤怒,她憎恶这种虚无感,憎恶自己走不出深渊甚至不想走出深渊的那种无力感。

那么,不如结束这痛苦的一切吧。人间荒芜,不如离去。

《4点48分,精神崩溃》是萨拉在生命最后阶段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的真实写照。有些人或许会嘲讽这部剧,称其空洞、无聊、负能量,但是,对这种负能量的深度体验是必要的。

自杀分为两种,一种是冲动性自杀,一种是计划性自杀。或许我们会认为,自杀大部分可能是在精神压力下的冲动选择,但是统计数据显示,只有6%的自杀行为是冲动性的,九成以上都是经过权衡后有计划有准备的自杀行为。

《4点48分,精神崩溃》向我们揭开了病人在实施自杀前所经历的漫长的挣扎,也提示着我们,这种挣扎实际上是他们在呼救、在向外探寻希望,而我们很可能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

当然,如果我们忽略了那些委婉而含蓄的求救信号,一条鲜活的生命或将悄然离开人间......

【谨以此文纪念一位在平安夜自杀离世的同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