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读后感(贡靓)
----盒子里每一张泛黄的旧照片,都留存着一段只属于少年时代的独家记忆。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只觉得这书名实在有趣。它不比那些脍炙人口的名著佳作,只是寥寥八字,平淡而真实。
七堇年,爱称“小七”,不甚了解。但书中描写的她高中那阴暗又晃眼的青春,却能真正地触动每一位读者的心。她在序中说到:“因为成长本身的不完美,我希望这些如原石一般尚经不起雕琢的文字,能够以一种最接近成长的本质的真实形式——即充满了热泪、过错、遗憾、美好、希望和绝望的姿态——纪念我也已逝去的那段珍贵岁月。那些我们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长大的少年时代。那曾是,也将是属于我们大多数孩子的一段最清澈最美好的时光,如同所有,所有——所有踏过了中学岁月,踏过了高考,踏过了命运的沼泽,在险些陷下去的时刻,被意志和希望重新拉回到一条更值得坚持下去的路上的孩子们——所亲身经历过的那样。”她用一句年少时的暗语作为书名,也只是为那些四散天涯的朋友,能够记住那笑容灿烂的彼时。
第一次读这本书,只是草草翻阅。比起享受看书时的闲情逸致,而更多地挤出时间用来吃饭,睡觉,复习。想来也是枯燥无味。
第二次,是中考后的假期。整理书柜时偶然看到,却没什么关于它的记忆,便又一次翻开阅读。我喜欢电子设备的便捷,也喜欢用相机拍下那些我喜欢的语句,然后保存在一个私密的相册里,干净而美好。或许是懒惰作祟,也或许是没有恒心,我依旧没有读完这本书。它便又被我扔在角落里,尘封了一段时日。
第三次,也就是这一次。或许是为了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也或许是想填补未能认真读完的遗憾,我再次打开了这本书,并且阅读完毕。我想,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成堆的课本,笨重的书包,唠叨的父母,叛逆的同学,朦胧的情愫,以及压抑的心。”我从只言片语中,看到了现实的样子。我看到阳光明媚的教室,打在黑板上的光晕中清楚的写着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我看到傍晚昏昏欲睡的课堂,窗外此起彼伏的蝉鸣;我还看到窗外高大的树木上,树叶在风中摇晃不定。我正经历着这平凡的日子,也许也会成为十几年后,我脑海中如烙印般滚烫的日子,是青春的样子。
我们,无疑是在几乎每个人都要经过的旅途中,盲目的跟随着。而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不曾知道。但我想说,未来,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路该怎么走,选择要怎么做,也只能靠我们自己。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读完全书,你就会觉得,现在我们身上背负的课业压力,那些所谓的让我们恨不得以头抢地的苦难,与那最朴素的生活相比,不过是人生行路上的点缀罢了。
所以,就当是为了十年后的自己,也请你,咬牙坚持下去。人生如路,而我们则需要在荒凉中走出最繁华的风景。看七堇年的文字,总有种切肤的亲近,或许是因为她走过,而我正在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