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有点沉重,其实不然。
昨晚正在和孩子因为一件小事辩论呢,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打来电话,未接通电话之前,脑海中快速闪过,一年多没有见面了,哥们又有时间带家人来玩了?带着喜悦的心情接通电话,没有时间和距离的隔膜,如同常见老友的闲聊。聊孩子、聊房子、聊工作、聊爱好、聊相聚……
聊着聊着,哥们很自然地冒出一句:“我妈妈肺癌晚期,没有多长时间了。”我心中一沉,接过话头,谈起亲人、身边同事家人的离去,从最初拼命的救治到最后他(她)太过痛苦,希望放置治疗早早脱离苦海的无奈。人终将生老病死,这个时间可能早也可能晚,但终将到来,不可改变。我们最终能够做的,就是坦然面对,这期间,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没有安慰,只有理解;没有同情,只有共同的成长。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希望他少走弯路,希望他学有所成,能够拥有大学经历,希望他掌握学习能力,在踏出校门的时候,能够快速融入社会;在赡养老人方面,让我们少些感叹,多些行动,少说没有时间,多去看看,多听少说;希望我们能够直面亲人的生老病死,理智地做出最合理的选择,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不是生存时间。
前者的成长是希望,后者的成长是成熟。一个多小时的聊天没有感伤只有温暖,压力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面对压力的态度和应对的方式,决定了压力对我们生活是促进还是抑制,希望我们在压力面前都做出最好的选择。
感谢来电,有朋友、有知已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