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了林清玄散文中的一篇《光之四书》。
林老把光之色、光之香、光之味、光之触写得淋漓尽致,非常之细腻,令我感到无比的崇敬和佩服。
作者用一个深入浅出的小故事和事例,来阐述光之神奇,令人惊讶,顿感神圣,令我惊叹不已。
光之色利用画家的视角,在不同的灯光下,照在人和物体上的颜色各种各样的,不尽相同,画出来事物的颜色也各有不同。比如,马蒂斯蓝色的向日葵、毕加索鲜红的人体、夏卡尔绿色的脸、塞尚蓝色的苹果等。
光之香利用晒稻谷的事例来描绘阳光的味道。作者还联想起小时候衣服、被子上的阳光的味道,是香香的日光味道。
光之味用鱼民晒干的鱿鱼和新鲜的鱿鱼烹饪的味道相比较,也不一样,阳光晒干的鱼烧出来的味道更香更有韧劲,吃起来更有味。
光之触用作者游历的不同的地方晒日光浴,来描述对阳光的不同的感触。比如希腊爱琴海滨的阳光细腻温柔,感觉阳光像水一样推涌着,好像手指的按摩。
在埃及,阳光太热烈,晒两天,就能让人脱层皮。埃及人的皮肤是古铜色的,就像我们吃的酱味蛋一样。
在欧洲诸国,阳光简直成为慈和温柔的怀抱,拥抱着人们。
作者还用一个寓言,瞎子看不到太阳,不知道太阳长什么样子,但是也可以通过心灵的触觉来感受阳光的样子。不需要通过别人的描述来触摸阳光的形态。
作者林老用生动形象的寓言和亲身体验,来描述阳光的各种各样的奇特功能。文笔细致地写出光之色、香、味、触的奇妙的感观意识和感悟。
现在的社会已经慢慢地退却利用阳光来晒干东西,所以不管食物的味道,还是身体对阳光的触觉都在退化和失去(上班在办公室里,利用空调来取暖或者取凉)。没有阳光,衣服可以用烘干机,食物可以用烤箱烤,但是就少了那份光之味,光之香。已经没有了那种感官,那种味道。
人与大自然的原始接触已经很少,人的身体健康、嗅觉、味觉和触觉都在慢慢变得淡化,人就像机器运作,没有了灵敏的感官,五官变得越来越淡化。到最后还是会失去那些个最纯自然的人性器官本能带来的反应。
到那时候,人变得像机器,那可真是人类进步的悲哀啊!
因此,我们人类要返璞归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回到宇宙大自然的怀抱。这样才会真正的获得人生的意义和真谛。
人间美味是清欢,活色生香,有人间烟火气,才是最好的幸福生活。既简单又快乐!享受极简主义的生活。
人活着无须太多繁杂,多了凭添累赘。只需一房、一床、一桌、一椅就够;有饭吃、有衣穿就行。人生简单轻松,快乐安详。
不要被贪欲所累,要知道欲望这个东西会害人,一不小心就一失足成千古恨,得不尝失。
佛说:“放下执念,万般自在。”